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特朗普求和?美方稀土受制,隔空喊话中方寻求对话

时间:2025-10-14 03:51:23 来源:正经的烧杯1 作者:正经的烧杯1

近期,中美经贸领域再起波澜。据多方消息,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经贸政策上遭遇重大挑战,发现难以持续强硬后,转而向中方发出对话信号,称“美国不想再打了”,希望中方给予沟通机会。

10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吹风会上公开表示,中方未接听美方打来的电话,对美方提出的磋商请求未作回应。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然而,仅仅几小时后,特朗普便在社交平台突然转变语气,称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非伤害中国,字里行间透露出明显的求和意味。

导火索:中方稀土管制政策引发美方震动

一切的导火索始于10月9日深夜。中国商务部官网挂出稀土管制公告,明确对钕、镝、铽等23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政策一经发布即刻生效,未设任何过渡期。

更关键的是,公告创新性地将含中国来源稀土的第三国加工产品纳入监管范围。这意味着,即便稀土先运至澳洲等国加工,最终仍需接受审查,美方难以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规避管制。

后续补充的细则还要求企业在出口前至少15个工作日提交申请材料,并接受国家安全背景审查,这无疑给出口流程增加了时间缓冲,进一步提升了美方获取稀土的难度。



中方行动非突然发难,美方对华限制措施不断升级

中方的行动并非突然发难。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结束后,短短20多天里,美方持续新增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包括将多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和特别指定国民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波及数千家中国企业。此外,美方还执意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经贸紧张局势。

商务部发言人在10月12日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中方事先已充分评估措施对产供链的影响,确认影响有限,且出台前已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直接戳破了美方所谓“中方未提前通报”的指责。

美方反应:从强硬到慌乱仅用两天

面对中方的强硬回应,美方的反应从强硬到慌乱仅用了两天。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连发两条消息,先是指责中方干扰全球供应链,随即宣布自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

当天白宫发布的正式新闻稿显示,关税清单覆盖通信设备、电动汽车部件、光伏组件等超1800项产品,堪称史无前例。此外,美方还宣布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的出口控制,新增管制清单并暂停部分出口许可证。

然而,表面的强硬下藏着美方难以掩饰的软肋。

美方软肋:军事装备生产严重依赖中国稀土

10月11日白宫召开高层会议,国防部提交的内部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在F-35战机、电磁炮、卫星推进系统等军事装备生产中严重依赖稀土材料。每架F-35隐身战斗机需要消耗约417公斤稀土元素,用于雷达系统、激光制导装置和发动机高温合金涂层。没有钇元素支撑,发动机叶片无法承受1600℃的高温。

而美国本土稀土产能仅能覆盖20%-30%的需求,且主要产轻稀土,军工急需的钐、钇、镝等重稀土几乎没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源。实现完全自主化至少需要5至8年,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美方多次尝试沟通,中方未予回应

10月12日,美方先是通过外交与商务渠道向中方发出通话请求,未获回应后,又由国务院与商务部联合递送沟通申请,截至当日晚间仍无回音。

也就是在这一天,特朗普的社交平台发言风格彻底转变,从之前的强硬威胁转为温和表态,希望中方给予对话机会。

副总统万斯也在制造业论坛上呼吁中国选择理性,称美方愿保障供应链安全,却对自身限制措施避而不谈。



中方拒接电话,基于现实战略考量

中方拒接电话的举动,实则是基于现实的战略考量。稀土管制政策刚出台,国内相关部门、地方机构及企业需要时间研判影响、对接细则,尤其是“最终用途审查”落地、第三国加工品溯源等技术问题,必须达成统一标准。

同时,美方此前多次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9月会谈后刚获得中方稀土出口放宽,转头就加码限制措施。这种反复让中方不得不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被动。



中美沟通渠道尚未关闭,但未出现实质接触

截至目前,中美沟通渠道尚未关闭,但未出现实质接触。中方未发布新的反制措施,公开回应始终围绕依法监管展开,语气克制。

美方也未出台新的行政命令,仅重复现有关税11月1日实施的安排,显然在观察市场和产业反应。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稀土替代出口国的相关股价虽应声上涨,美国防部也在评估与两国的战略协调,但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



中美经贸博弈:美方需用实际行动拆除贸易壁垒

美国试图用关税和技术封锁施压,却忽略了自身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中方则以合法合规的管制措施回应,既守住了国家安全底线,又展现了战略耐心。

特朗普的隔空喊话或许能暂时缓和市场情绪,但要真正打通对话的通道,美方需要先停下新增管制的手,用实际行动拆除贸易壁垒。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取决于美方能否展现出诚意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