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振兴国剧新格局:长短中剧如何破局突围?

时间:2025-10-16 03:40:34 来源:AKA桃叨叨 作者:AKA桃叨叨


近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在全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振兴国剧」,这一动作与不久前出台的「广电21条」政策形成呼应。新政包含突破长剧40集上限、放宽古装题材比例、压缩审查时间、提升立项通过率等举措,为影视行业注入强心剂。


在第八届初心榜之夜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苏透露,未来将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他鼓励青年影视人坚守初心,创作出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横店微短剧之夜同步官宣108位演员阵容,其中40位明星覆盖短剧领域半壁江山。这场盛会折射出当下剧集市场的核心命题:长、中、短剧如何在新生态中寻找生存之道?

长短剧博弈:冲击与共生


行业剧变:长短剧集体焦虑

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在初心榜演讲中直言,长剧集面对微短剧冲击时措手不及,部分从业者意志消沉,年轻人才加速流向短剧领域。但他同时指出,长短剧实为不同产品形态,对应差异化的消费情绪,二者并非零和博弈。


短剧创作者李峻丞以《盛夏芬德拉》为例,揭示短剧正突破「短平快」模式,向长剧审美靠拢。这部作品采用长剧化节奏,却以短剧形态呈现,证明两种形态可相互借鉴。短剧本质是互联网产品,其传播逻辑与内容节奏更贴近短视频生态。

爆款逻辑迭代:从品质到极致


市场分化:长中短剧各显神通

今年暑期档,三部爆款长剧《藏海传》《生万物》《许我耀眼》验证不同创作路径的可行性。《藏海传》证明宏大叙事仍有市场,《生万物》打破年轻向选题依赖,《许我耀眼》则展示长短融合趋势,通过放大爽剧元素吸引观众。


短剧领域,编剧彭雨虹观察到用户群体持续扩容,促使创作者探索校园、古装权谋等新类型。《盛夏芬德拉》带动其前作《深情诱引》重登热播榜,剧中插曲《玫瑰窃贼》时隔四年再度走红,证明优质短剧可突破下沉市场,满足多元审美需求。

中剧赛道,《朱雀堂》以4200万分帐票房刷新纪录,其续作《朱雀堂2》投资达4000万,尝试英美剧季播模式。这部强剧情、高品质作品为中剧发展指明方向。

破局之道:长期主义与极致创新


行业痼疾与解药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批判行业三大病症:流量依赖症导致创新停滞,路径依赖症扼杀创作自由,短视收割症损害文化责任。他强调需坚持长期主义,通过IP孵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晓提出「极品主义」概念,认为爆款必须在某个维度做到极致。近年爆款剧《许我耀眼》《生万物》靠人物塑造突围,《我是刑警》《扫毒风暴》以题材创新取胜,《繁花》《漫长的季节》则凭借审美差异化胜出。


编剧翁良平认为,长剧应发挥人物塑造优势,短剧需强化情绪抓取能力。在长短剧融合趋势下,创作者需兼具两种思维:既要有长剧的扎实结构,也要掌握短剧的强冲突技巧。

营销革命:短剧长尾效应显现


破圈案例与运营升级

《盛夏芬德拉》举办30亿见面会,主演落泪场景登上热搜;《念念有词》在黄浦江邮轮举行庆功直播,展现短剧营销的长尾效应。红果短剧副总编辑昌朋淼透露,将对重点项目提供最高30%的额外宣发预算,强化市场影响力。


当前,短剧营销已全面向长剧靠拢,拍摄期探班直播、物料密集释放等手段提升制播宣效率。红果「果燃计划」通过运营支持与资源投入,助力精品微短剧突破圈层。

站在振兴国剧的视角,长、中、短剧需共同满足进化中的观众需求:长剧吸纳短剧节奏,短剧追求长剧审美,中剧融合双方优势。政策扶持与形态创新下,好故事与强情绪价值仍是爆款核心密码。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