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重拳把美国打出原形,逼得美军十分狼狈,不得不在在全球范围内紧急搜罗战备物资。
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后勤局的公开文件显示,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美国国防部已向全球多家企业下达了总价值约10亿美元的订单,采购了大批稀有战略资源,以增加军队手中的战略储备。
【美国军方主要采购的是经过精炼加工的钴、锑等矿产】
其中明确了采购金额的有四项:5亿美元用来采购7480吨的合金级钴、2.45亿美元用于采购3000吨锑金属、4500万美元用于采购钪、1亿美元用于采购钽。
美国军方现在加紧采购的都是在军工产业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以美军投入资金最多的钴为例,这是一种具备耐高温等特性的矿产,是制造导弹、飞机等使用的航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相关电子元件,主战坦克复合装甲乃至特种能源系统时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若是没有了足够的钴,那么美军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供应都会受到影响。
而中国在全球钴产业链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刚果(金)、印尼等国开采出来的大部分钴矿要运到中国进行精炼后,才能够进入国际市场。
【美国国防部采购了总价值约10亿美元的矿产物资】
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的精炼钴产量在全球精炼钴市场占比在80%左右。
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宣布管控钴相关物项出口,可五角大楼仍旧担心,一旦未来中国继续扩大管制范围,那么美国可能会面临精炼钴全面断供等情况。
顺便一提,美国国防后勤局采购的矿产不会被立刻用于国内的军工生产,而是会被储藏起来,只有在美国进入战时状态,或者五角大楼认为必须动用库存来满足国防需求的时候,这些战略矿产才会出库,且动用这些矿产需要美国总统点头。
这样来看,美国军方现在加紧采购各类矿产,不单单是为了应对中国后续可能的出口管控措施,还是在为全球范围内可能的战争做准备。
在此轮采购价值近10亿美元的钴、锑等矿产前,美国国防后勤局已经储备了至少价值13亿美元的战略性矿产。
【国防后勤局负责管理美军的大部分战略物资储备】
除了目前正在采购的钴等矿产,五角大楼还有意采购钨、铋、铟等矿产,国防后勤局已经在收集相关数据,以便制定采购计划。
特朗普政府在此前出台的《大而美法案》中,也明确要投入75亿美元,确保军用的关键矿产供应,其中有50亿美元将会被用于投资相关产业链。
只是在短时间内,美国仍旧无法改变稀土等矿产的全球供应链情况,真正建立起可靠的内部供应链。
举个例子,在中国已于去年9月限制锑相关物项的出口的背景下,五角大楼本着扶持本国企业的原则,将那笔总价值2.45亿美元的3000吨锑金属采购订单,交给了北美唯一具备锑加工能力的美国锑业公司。
但在2024年,该公司的总营收只有1490万美元,全公司只有两处加工厂,锑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美国锑业公司正加快蒙大拿州的矿产开发】
在拿到订单后,该公司人员也直言,他们事实上没有实现锑的商业化量产,而无论是他们还是其他与中国无关的潜在供应商,都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来建设生产线,实现金属锑的大规模生产,且产量未必能够满足五角大楼的国防需求。
换句话说,五角大楼现在拿了钱,却无法在第一时间拿到他们需要的战略性矿产,且未来能否按照计划,足额拿到相关矿产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足以说明西方想要重建一套自己可控的重要矿产供应链,确保稀土、钴、锑等一系列战略矿产的难度,正如外界预测的那样,西方想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重建,需要至少10年。
至少10年无法稳定获得稀土等矿产供应,必然会重创西方的半导体、军工制造等产业,整个北约的实力都有可能因此被大幅削弱。
需要补充的是,就在美国积极增加稀土等矿产储备,为未来可能的地缘冲突作准备之际,中国同样在从国际市场上购入各类战略物资,同时增加黄金等贵金属储备,调整外汇储备布局,提升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10年无法稳定获得稀土等矿产供应,会重创西方军工制造业】
而且,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与亚非拉国家的良好关系以及多年来的进口布局,决定了我们在大部分领域不会被西方“卡脖子”。
综上所述,美国加紧囤积战略矿产的举动,是一场针对未来大国博弈与供应链安全的未雨绸缪。
然而,这场竞赛远非简单的“采购-储备”所能决胜,其背后是围绕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掌控与效率之争。
当前局面清晰地表明,中国凭借数十年构建起的矿产加工产业优势,已在全球战略资源格局中占据了难以绕开的枢纽位置。这一优势,正是我们应对变局、维护国家发展主动权的坚实底座。
这场关乎未来国力的资源博弈,胜负手不在于一时的囤积数量,而在于对产业链持久的控制力与塑造力。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抢得先机的中国,有能力将今天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决定长远发展的战略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