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影视作品能够登上国务院台办的新闻发布会,它所承载的意义便已超越了普通电视剧的范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沟通两岸的重要文化桥梁。近日,由爱奇艺独家播出的重大题材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便实现了这一跨越,引发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
10月15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引用了《沉默的荣耀》中的经典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以此肯定该剧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统一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题材作品,《沉默的荣耀》不仅在海峡两岸激起了深刻的思想涟漪,更获得了国务院台办的高度肯定。那么,这部作品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成为两岸沟通的文化纽带呢?
《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首先在于其对真实人物与事件的深度还原。剧中,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革命先辈的形象得以在荧屏上“重生”,他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籍中的名字,而是成为了可感可知的精神符号。该剧以大量历史档案和细节考证为基础,还原了隐蔽战线斗争的惊心动魄。例如,吴石利用国防部次长身份传递金门兵力部署图、朱枫放弃与家人团圆赴台传递情报等情节,均源自真实历史事件。这种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使作品突破了传统谍战剧的虚构框架,成为了一部“会动的历史教科书”。
艺术手法与历史真实的平衡是该剧的另一大亮点。导演杨亚洲通过光影构图、镜头语言等手法,强化了历史厚重感。例如,剧中吴石远眺海岸线的长镜头,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又隐喻了两岸同根的文化联结;朱枫在捷报中含笑赴死的场景,则以蒙太奇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解放进程紧密交织,使艺术表达成为了历史精神的载体。这种创新的表现手法,让那段峥嵘岁月变得可感可知,从而更有效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传递历史观、价值观,触动观众深层次的精神共鸣。《沉默的荣耀》通过展现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实质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展现了影视作品在历史表达与价值传递上的独特优势。
剧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成为了贯穿全剧的精神符号。这句台词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凝练表达,更通过角色抉择,如吴石明知危险仍毅然赴台、朱枫放弃家庭投身革命等具象化呈现,传递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这种主题表达恰逢其时,既呼应了当前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时代要求,又为两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纽带。
诚如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所言,这种精神“必将激励两岸同胞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为《沉默的荣耀》的出品方和播出方,爱奇艺在这部作品上的投入并非偶然。纵观其内容布局,可见其在重大题材上的精心规划与高站位追求。此前,爱奇艺推出的另一部涉台话题谍战剧《对手》就已引发广泛讨论。该剧打破以往同类题材的刻板印象,以现代都市为背景,通过贴近市井生活的场景和事件,展现了两岸关系中的复杂面向,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作品在提升观众国家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致敬了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安全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从《对手》到《沉默的荣耀》,爱奇艺形成了一条精品化创作涉台题材的清晰路径。这些作品不仅在制作水准上追求精良,更在历史观、国家观上持有坚定立场。这些作品成功的背后,是爱奇艺对主题创作的深刻理解——在主旋律表达与艺术规律之间寻找平衡,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把握分寸。这种布局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文化自觉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精心打造的精品内容,爱奇艺展现了网络视听平台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探索与担当,证明了主流价值与艺术品质可以相得益彰。
《沉默的荣耀》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基础,才能打造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制作机构加入精品化创作行列,更多如《沉默的荣耀》般既有思想重量又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将不断涌现。这些作品将以历史之光映照现实,以艺术之力叩击心灵,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化力量。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