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EC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再度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就在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手段获取谈判优势的同时,中国迅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以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向美方传递明确信号——这场“硬碰硬”的较量,不仅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径的清醒剂,更深刻体现了中国对“诚意”这一谈判基础的全新诠释。
回顾近几轮中美经贸磋商历程,美方“口惠而实不至”的戏码屡见不鲜。马德里经贸会谈刚落下帷幕,美方随即扩大技术出口限制范围,甚至将中国炼油企业列入制裁清单。所谓“管控分歧”的承诺转瞬即逝,面对美方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反复操作,中国此次实施的稀土管制绝非简单的“禁止出口”,而是将整个产业链纳入精细化管理体系——从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到技术输出,实行层层审批、严格报备制度,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发布的61号公告明确规定,凡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均需获得中方许可。这意味着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电池、日韩企业依赖的高端稀土磁性材料等关键产品,今后都必须遵守中国的审批流程。美国曾凭借芯片技术优势对中国实施“卡脖子”策略,如今中国则牢牢把控住稀土产业链的命门——你制裁我高科技,我就管控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这种对等反制逻辑清晰有力。
特朗普刚喊出“100%关税”的强硬言辞,美国财长贝森特随即出面“降温”,称关税措施“未必会实施”。这种前后矛盾的政策信号令全球市场陷入混乱,道琼斯指数应声下跌,投资者对美方政策的可预期性产生严重质疑。美方一边口头“希望对话”,一边持续加码制裁、限制出口,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直言特朗普团队内部“各唱各调”,这种做法只会让盟友疑虑加深、对手更加警觉。
面对美方的矛盾行径,中国表现得极为淡定。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言不讳:“美国不能一边要求对话,一边挥舞关税大棒,这种‘威胁加谈判’的做法必须纠正。”他重申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愿谈则谈,大门敞开;要打则奉陪到底。多轮经贸谈判的现实已反复证明,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中美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此时特朗普团队内部关于APEC峰会的行程安排出现明显分歧。有消息称特朗普可能只出席工商领导人峰会,而不参加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理由是“国内事务繁忙”。这种“只谈自己想谈的,不愿平等协商”的姿态,显然是典型的作派式谈判。韩国作为东道主,原本希望撮合中美元首会面,频频穿梭斡旋,如今却被夹在中美之间,进退两难。
中国方面早就明确表态,是否举行元首会面取决于美方是否展现诚意,不会被美方牵着鼻子走。而特朗普团队又坚持“对等接待”标准,嫌东道主安排不够“体面”。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代表团至今未透露任何会晤安排,按照惯例,若有重大会见会提前一周释出信号。现在美方还在纠结“先让步还是先见面”,而中国已将稀土管制细则下发企业,释放出“你要谈清单,我就谈许可”的强烈信号。
如果特朗普最终缺席领导人会议,中美元首会晤自然无从谈起。届时美方若再抱怨“中方不给机会”,实则是自断后路。当前特朗普团队最为关切的,已不仅仅是APEC会面本身,而是中国稀土管制是否真正击中了美国的软肋。美国虽高喊“摆脱中国依赖”,但要在本土重建稀土产业链,难度远超中国突破芯片壁垒。中国在稀土分离与提纯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全球罕有对手能及。
美国过去习惯于用技术优势“卡脖子”,如今却被稀土掐住产业链要害。中国此举并非意在“硬刚”,而是要让特朗普团队认清现实:中国绝非可以随意施压的对象。关税威胁无法迫使中国让步,APEC峰会能否会面也不是关键,真正的转机在于美方能否拿出真正的诚意,摒弃“施压—妥协”的老套路,停止滥用国家安全名义搞单边制裁。
中方态度始终明确:谈判的大门始终敞开,斗争也绝不退缩。未来中美关系能否走出僵局,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回归规则、放下零和思维。只有在平等、互利、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为两国合作重建坚实基础。如果特朗普政府还没认清这一现实的话,最终只会让美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