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5日,朱拉尼来到了俄罗斯,他在面对媒体时,特意提到了中国。
他表示,叙利亚正和俄罗斯、中国构建基于战略利益的稳定关系,随后又对普京提出“不情之请”,希望他能“放人”。
朱拉尼此行究竟是何目的?又为何要提到中国?
地缘硬通货上了货架
当专机降落在莫斯科,叙利亚的新领导人朱拉尼迈出机舱,他随后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观察家都感到了些许意外。
他没有把全部焦点放在即将见面的东道主普京身上,反而在谈话中并列提及了遥远的中国。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礼节,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开场白。
这趟莫斯科之行,从一开始就不是来汇报工作的,更像是一场开诚布公的政治算账。
随后,朱拉尼的最终目的也终于显现,他向普京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克里姆林宫能妥善处理前总统阿萨德。
更直白地说,他想要俄罗斯“交出”这位被他们庇护在莫斯科的旧主。
这个要求并非乞求,而是建立在对俄罗斯核心利益的精准拿捏之上,它将一次访问,直接变成了一场交易。
朱拉尼敢于这样对普京开口,底气来自于他手中握着俄罗斯最在乎的东西,那就是叙利亚的军事基地。
这些基地可不是普通的营房,它们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战略存在的基石,是普京手里最值钱的“地缘硬资产”。
其中,塔尔图斯海军基地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唯一的暖水不冻港,足足可以停靠十一艘军舰,是俄海军向南延伸力量的支点。
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更是俄空天军在中东的指挥中枢,那里部署着令人生畏的S-400防空系统,时刻盯着欧洲的南翼。
过去,这些基地被认为是俄罗斯的既得利益,有长达49年的协议作为保障。
但朱拉尼的到来,巧妙地将这一切变成了需要重新谈判的“可交易资产”。他的潜台词很明确:你们想继续留在这里吗?可以,但需要用阿萨德来换。
这本质上是要求俄罗斯为延续其中东战略存在“重新付费”,这一下就把普京推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两难境地。
如果他放弃阿萨德,那个曾被他誓言保护的盟友,将会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俄罗斯“可靠保护者”的国际形象也会受到重创。
这不仅是信誉问题,更会让其他依赖俄罗斯庇护的盟友心寒,产生连锁反应。
可如果不满足朱拉尼的要求,风险同样巨大。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一旦失去叙利亚这个唯一的战略落脚点,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瞬间崩塌。
一个微小的决定,却牵动着莫斯科的全球战略神经。所以,普京不太可能一口回绝这个烫手山芋。
把主权当成终极筹码
而向普京要人,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朱拉尼在用这个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一件事:一个主权独立的叙利亚,正在重新回到国际舞台。
处理阿萨德,首先是为了解决新政权的焦虑问题。
因为只要阿萨德还在,朱拉尼的统治就难免被贴上“篡位者”的标签。只有通过某种形式的清算,才能在国内真正确立法统,为自己稳定新政权。
而其他更深层次的方面,则是对俄叙旧有不平等关系的公开挑战。
在过去,叙利亚的决策往往需要看俄罗斯的眼色。现在,朱拉尼直接向阿萨德的庇护者提出引渡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强硬的主权宣示,意图建立一种全新的、更加对等的国家关系。
这恰恰是他能够推行多边平衡外交的底气所在,他敢于声称“中俄发展关系不影响同西方交往”,正是因为他试图通过切割与阿萨德时代的历史,塑造一个拥有独立外交意志的叙利亚形象。
他不再是任何大国的附庸,而是一个可以跟所有人平等对话的新玩家。
当然,这一步棋走得极为凶险。
如果对阿萨德及其背后势力的清算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旧有势力的激烈反扑,甚至导致国家再次陷入内乱。
这不仅是对普京政治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朱拉尼自身执政手腕的终极检验。
他需要超越简单的“强人政治”,为叙利亚建立一个稳固的制度架构,这才是最漫长、最艰难的挑战。
朱拉尼的莫斯科之行,与其说是一次访问,不如说是一场以国家未来为赌注的“开盘”。
他将叙利亚仅存的三类资产——地缘位置、重建市场和国家主权,悉数摆上了谈判桌,进行了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无论是普京的战略算计,中国的务实推进,还是西方的谨慎观望,似乎都已被他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交易框架之中。
废墟也能卖出好价钱
朱拉尼很清楚,一个国家最值钱的除了地缘位置,还有它的未来。
对于战后满目疮痍的叙利亚来说,“废墟”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吸引投资的“未来资产”。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向世界兜售这个庞大的重建市场。
在莫斯科,他特意提及中国,绝非心血来潮,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知道中国对什么感兴趣,他将叙利亚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挂钩,描绘出一幅互利共赢的蓝图。
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的核心:提供“建设型援助”,并且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改革的先决条件。
对于急于巩固政权、稳定国内局面的朱拉尼来说,这种“不干涉”模式简直是量身定做。
此前中国向叙利亚提供的地震紧急援助,就被他拿来作为例证,凸显了这种合作的高效与务实。
另一边,他也并未关上通向西方的大门。
他一边向中俄靠拢,一边又通过与约旦、美国建立三方工作组等方式,保留着与西方沟通的渠道。
他向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释放信号:我并非别无选择,如果你们继续用《凯撒法案》这样的严厉制裁来扼杀叙利亚民生,那么曾经的利益将由别人全部拿走。
沙特和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虽然表示,愿意帮助叙利亚偿还世界银行的债务,但这些资金因为害怕触犯美国的制裁而迟迟无法到位。
朱拉尼的策略,就是利用大国间的经济诉求差异,为自己创造空间。
他不是在“选边站队”,而是在“搭台唱戏”,让中国、西方、海湾国家都成为这个重建市场上的潜在竞标者,以期获得叙利亚最急需的救命钱。
结语
这场从莫斯科开启的多方博弈,其结果不仅将决定朱拉尼政权的生死存亡,更有可能为动荡的中东地区提供一个不同以往的冲突后国家转型范本。
在这盘大棋中,中国的参与,无疑为这个古老国家的重建之路,增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非传统的稳定变量。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5-10-15 叙利亚领导人,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