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的桂林,'跑警报'成了市民的必修课。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人们可以迅速躲避,但沉重的印刷机器却无法挪动。就在这场浩劫中,《救亡日报》的印刷设备被炸毁,报纸出版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然而,《救亡日报》的编辑和工作人员并未因此屈服。他们将设备搬入岩洞,用油印机继续出版报纸,确保每一期都能准时与读者见面。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抗战时期文化战士的真实写照。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报纸出版,工作人员决定用话剧《一年间》进行筹款演出。'干就干个大动静!'这句话成了他们的口号。沪上知名演员火线穿越战区,加入演出队伍,引爆了桂林和上海两地的文化热潮,将文化抗战推向了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面对国民党查封《观察日报》的行径,《救亡日报》的工作人员则抢运印刷设备,确保文化抗战的火种不灭。一文一武两支队伍,在抗战的舞台上各自发挥重要作用,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战传奇。
来源:广西综艺旅游频道 编辑 | 刘庆 责编 | 曾义峻 审核 |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