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持续下跌,这一现象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与焦虑,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人生。每天浏览房产网站,看着房价数字不断缩水,心中五味杂陈。笔者名下在宝安有一套小房子,这段经历或许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
回想起2010年,笔者刚大学毕业三年,那时深圳远没有如今这般“魔幻”,宝安也还算是关外,生活气息浓厚,房价相对亲民。为了这套房子,笔者掏空了父母的积蓄,再加上自己省吃俭用,终于咬牙凑了110万全款拿下。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十几年,这里会变成寸土寸金的地方。
那套房子最辉煌的时刻是在2022年,市场一片火热,据说同户型的成交价已经飙到了620万。身边的朋友纷纷劝笔者:“赶紧卖了吧,都翻了五六倍了,知足常乐。”然而,笔者却犹豫了,总觉得房价还会再涨,还想再等等,等一个“更好的价格”。
可惜,市场不等人,风云突变。调控政策收紧,楼市迅速降温,成交量一落千丈。如今再看,那套房子的市场估价已经跌到了330万左右,几乎腰斩,回到了几年前的水平。这巨大的落差,让人心态崩塌。当初如果在2022年那个高点果断出手,不仅能把买房的本金拿回来,还能净赚500多万,足以在其他城市再买一套不错的房子,或者做任何想做的事。
可现在,眼睁睁看着财富蒸发,心里那个悔啊,像针扎一样。更让笔者纠结的是,这套房子现在租出去,月租金也就5000来块钱,年化收益率连2%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纯粹是“守着一个不断贬值的资产”。
最近,笔者反复思考,是不是该及时止损?趁着还没跌到更低,把房子卖了,把这330万的“死钱”盘活。毕竟,拿着这笔钱放在银行,跑不赢通胀;继续持有一套持续贬值的房子,等于财富在悄悄缩水。与其这样,不如把钱投入到更广阔的市场中去。
于是,笔者开始认真研究股市。虽然股市也有风险,波动也大,但至少有机会通过深入研究和长期投资,获取远超房产租金的回报。而且,股市流动性好,进退自如,不像房产,卖一套房得折腾几个月。
说到底,这次经历让笔者深刻体会到,投资和人生一样,谁也看不准所谓的“最高点”。总想着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那是痴人说梦。就像炒股,追涨杀跌,往往两头挨打。重要的不是精准择时,而是认清趋势,管理风险,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理性的决策。现在,或许就是该和过去那个“房产必涨”的执念告别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