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中新网三明10月23日电 (赖全平)金秋时节,走进福建省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的竹制品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毛竹加工成竹板料、竹香芯等畅销产品,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图为治平畲族乡一角(治平畲族乡政府供图)
作为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的生态屏障,宁化县拥有45万亩天然竹林资源,立竹量达7380万株。其中治平畲族乡以15.9万亩毛竹林领跑全县,人均竹林面积达11亩,形成了"山山有竹、户户种竹"的产业格局。近年来,当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8家笋竹加工企业(含4家规上企业),直接带动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产业升级方面,宁化县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动技术改造。目前全县已形成竹砧板、工艺品、笋制品等20余类深加工产品体系,培育出旺鑫林业、畲福韵等29家行业龙头。2024年数据显示,全县产竹材1990万根、鲜笋8.32万吨,竹农人均增收1.36万元,67家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5.12亿元,较三年前增长42%。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全链条。宁化创新推出"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模式,以省级非遗玉扣纸为文化载体,建成"纸都治平馆"体验基地,开发出竹林康养、汀江源生态游等5条精品线路。2024年文旅板块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玉扣纸与木活字印刷结合的文创产品远销日韩等国,实现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品牌建设方面,当地通过"宁化竹品"公共品牌整合营销,统一质量标准与宣传口径。目前全县已形成"资源培育-精深加工-文旅康养"的闭环产业链,竹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8%,成为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竹制品集散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