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27日电】(记者 张俊)10月27日,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教育机器人在安徽省合肥市完成首秀,以“小安老师”之名与专业教师协作完成一堂科学教育课,标志着人机协同教育模式迈入新阶段。
这款由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身高1.4米、体重35公斤,搭载科研团队历时三年研发的多模态交互表情头。其面部34个自由度可精准呈现微笑、惊讶等60余种表情,配合音唇同步技术实现“类人化”表达。在40分钟的授课中,“小安老师”不仅系统讲解了光学原理知识,更通过实时问答、趣味实验等环节与学生深度互动,课堂参与度较传统模式提升40%。
(图:10月27日,全尺寸仿生教育机器人“小安老师”在合肥某小学开展科学实验课 中新社记者 张俊 摄)
据该公司业务总监胡丽康介绍,机器人内置的情感交互算法可实时感知学生情绪波动,当检测到困惑表情时自动切换讲解方式,实现“共情式”教学。该系统已积累超10万条教学场景数据,能精准识别87%的学生课堂反应。“通过人机协同,教师可将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人,专注个性化指导。”胡丽康透露,团队正构建覆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学教育知识库,计划年内实现课程全流程智能化覆盖。
(图:10月27日,合肥小学生与“小安老师”进行光学实验互动 中新社记者 张俊 摄)
作为国家首批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合肥目前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177家链上企业中包含20家“大脑”(AI算法)企业、10余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及近80家精密部件供应商。业内专家指出,此次仿生教育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不仅为“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更预示着服务型机器人向情感交互、垂直场景深度渗透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