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0月28日电 (郭军 彭泊儒)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通信中心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十四五”以来,该中心已初步构建起覆盖海上通信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截至9月底,累计播发海上安全信息99万份,接收数字选择性呼叫遇险报警和安全测试信息近140万次,成功处理紧急遇险通信84起,协助救助船员730人,为海上航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四五”期间,广州通信中心聚焦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推动通信服务与航运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研究制定多项专项服务举措,为特定航线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通信保障。例如,构建“动态监测+智能响应”模式,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展船岸协同测试,利用电子围栏技术保障航行安全;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航线建立无线电干扰监测机制,借助甚高频站点标注与覆盖分析,快速响应船舶遇险呼叫,显著提升了区域通信服务效能。
10月15日,广州通信中心赴“新东莞12”轮开展应急通信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升实战能力。针对高风险海域与海上新业态,该中心打造“预警-处置-保障”全周期服务链:在红海、亚丁湾等区域,通过电子围栏监测、专项台账动态记录、远程医疗与通信指南双支撑,确保远洋船舶通信畅通;建立海啸、海盗信息播发机制,覆盖日常预警到紧急通告全场景,并制定卫星中断等特殊情况处置预案,保障国际航运安全。此外,依托航保数字服务系统,为海上风电场等新业态构建“电子预警+语音提醒+AIS跟踪+气象联动”安全体系,自动识别进入船舶并预警,实时跟踪动态,极端天气加密气象播发,护航海洋经济发展。
同时,广州通信中心立足不同船舶需求,构建“分类服务+全周期保障”体系。针对渔船、商船、客船、危险品船提供差异化服务,并配套建立覆盖船舶故障、医疗救助、遇险求救等八大场景的应急通信体系,通过情景化演练持续提升应急通信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呼得通、救得快”。
随着十五运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水上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作为赛事无线电保障工作成员单位,广州通信中心双管齐下:一方面聚焦南海航行安全,紧盯关键时段开展专项播发;另一方面全力投入十五运会水上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派出专业人员驻点广州地区6个项目场馆,预计保障时长31天,负责无线电设备频率登记与保护性监测等工作,为赛事顺利举办保驾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