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0月29日电 (付敬懿)“从唐代铜官窑瓷器远销海外的轨迹中,足以印证中国出口贸易的卓越成就。”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内,《菲律宾星报》记者雷尼尔·艾伦·罗达凝视着“黑石号”沉船出土文物,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目睹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盛景。这艘沉船如同一枚时间胶囊,封存着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的珍贵记忆。
 
2025海外媒体星城探索之旅采访团一行感受长沙铜官窑陶瓷技艺。 杨华峰 摄
10月29日,“在长沙,感受活力中国——2025海外媒体星城探索之旅”采访团深入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通过考古遗址探访、陶瓷技艺体验与文创产品赏析,全方位解码这座千年窑址的文化密码。作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铜官窑曾以“瓷器搭乘商船,经湘江入长江,远销亚非29国”的壮举,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
在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达40余米的谭家坡一号龙窑依山而建,其保存完整的唐代烧造体系令人惊叹。遗址公园通过数字复原技术,将制坯、晾晒、装窑、烧制等12道工序以沙盘模型与动态演示呈现,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一窑千件”的盛唐生产场景。据考古发现,该窑址单次烧制量可达2.5万件,堪称唐代陶瓷工业的“超级工厂”。
 
长沙铜官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波斯、阿拉伯文化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 杨华峰 摄
铜官窑博物馆以“诗意的彩瓷”为主题,通过300余件文物与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长沙彩”的独特风貌。展柜中,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节选的瓷盘、绘有胡商牵驼图的执壶、题写唐诗的茶盏等文物,生动诠释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的历史真谛。博物馆讲解员杨雷介绍:“铜官窑首创釉下彩技术,将诗歌、书法、绘画与异域纹样融合,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纪元。”
漫步铜官老街,70余家陶艺工坊与文创店铺鳞次栉比。游客既可体验拉坯、上釉等传统技艺,也能选购茶具、玩偶、冰箱贴等现代文创产品。非遗传承人刘坤庭的工作室里,游客正通过直播镜头观看陶瓷制作过程。“我们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创作,让千年窑火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这位15岁入行的陶艺大师如是说。数据显示,铜官窑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形成“传统技艺+现代设计+数字营销”的产业新模式。
泰国国家电视台主播艾瓦里恩·安纳塔玛特在体验陶艺后感慨:“这里既有盛唐气象的恢弘,又有数字时代的活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此完美融合。”如今,铜官窑正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非遗特色小镇+文创产业基地”的立体发展模式,续写着“海上陶瓷之路”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