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0月30日电 (傅煜 易琳)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几辆印有雷锋头像的蓝色出租车已穿梭在长沙街头,车斗里装载着米、油等慰问物资。"老人家,我们来看您了!"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的哥罗旭双手提着生活用品,轻轻叩响困难老人张奶奶的家门。这一幕,正是他16年公益生涯的温暖缩影。
 
图为10月29日罗旭代表雷锋车队慰问老人(受访者供图)
2009年,在目睹多位残障人士在公交站台艰难候车后,罗旭主动申请加入长沙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的蓝的雷锋车队,将助残扶弱定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的出租车后座从此常备急救包、折叠轮椅,计价器旁贴着"残障人士免费乘车"的标识。16年间,这辆流动的"爱心驿站"累计行驶里程超80万公里,免费接送困难群众1200余人次。
车队成立初期,罗旭在长沙坪塘街道遇到因工伤失去四肢的周国民。面对家徒四壁的困境,他不仅定期陪周国民去医院复诊,还自学法律知识协助追讨赔偿。2021年寒冬,罗旭顶着暴雪驱车30公里,为独居乡村的周国民送去加厚棉被和电暖器。"罗师傅比亲人还亲!"周国民含泪说道。如今在政府帮扶下,周国民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但罗旭仍坚持每周上门探望。
 
图为罗旭冒雪接送残障人士(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罗旭在汽车南站遇到一位怀胎八月、携带四大箱行李的孕妇。他不仅安全送达五楼住所,还婉拒车费:"我女儿也快出生了,将心比心而已。"这样的场景在他25年从业生涯中已成常态:连续12年爱心送考、累计献血16000毫升、组建车队应急志愿服务队……
作为车队培训导师,罗旭独创"三个一"服务法:每日一次车厢消毒、每趟活多一句问候、每月一次帮扶回访。在他的带动下,95后驾驶员李航等23名新人加入车队,车队规模扩展至56辆。如今,长沙街头随处可见的"雷锋的士"已成为城市文明新名片,队员们自发组建的"助老接送群""残障出行预约平台"等数字化服务,让爱心传递更精准高效。
"出租车轮转动的不仅是里程,更是人间温情。"罗旭的车载记录仪里,保存着数百段帮扶视频。这些影像见证着16年来,他如何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更记录着新时代雷锋传人们用爱心书写的城市暖心故事。(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