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0月31日电(刘薛梅)31日,甘肃省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恩举在‘十四五’回顾中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嘉峪关交出了一份超乎预期的民生答卷。这座西北城市通过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持续投入,让民生温度转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成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动注脚。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嘉峪关专场,展现城市发展成果。
图为嘉峪关生态之城。(资料图)毛富 摄
地处甘新青蒙四省区交界核心区的嘉峪关,因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全国四个不设区县的地级市之一。这座‘湖光山色、戈壁明珠’之城,已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连续两年被新华社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将教育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投入5.66亿元实施教育项目,新建、改扩建校舍1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485个。如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9%,家长不再为‘入园难、入园贵’发愁;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成为全国唯一整市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的地级市。
‘教育是幸福的基石。’嘉峪关市政府副市长周俊锋表示,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为未来发展铺就坦途。
图为嘉峪关关城景象。(资料图)张婧 摄
在医疗领域,嘉峪关投入8.5亿元实施51个项目,每万人三甲医院数位居全国前列,基层医疗机构创评达标率100%,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城市不仅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还获评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健康是幸福的底线。’周俊锋指出,通过完善医疗体系,居民看病更便捷、更安心,这份‘健康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获得感。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全域城市化试点城市,嘉峪关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7%。辣椒、高原夏菜等产业基地蓬勃发展,2024年农业增加值达7.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5.2%;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至84.8万元,增幅近2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42元,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82:1。
图为嘉峪关东湖景区。(资料图)嘉峪关融媒体中心供图
‘十四五’以来,嘉峪关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95万人次,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最高可享受政府养老补贴1833.5元,享受60项贴心服务;便民服务热线办理事项满意率达93.7%,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些数字背后,是孩子们更灿烂的笑容,是长者更安心的晚年,是劳动者更踏实的日子。’刘恩举表示,嘉峪关将始终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将‘民生事’作为‘上心事’,以‘绣花功夫’织就幸福图景,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更有温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