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外卖档口AI生成虚假图片被指违法 市场监管拟加强无堂食标识管理

时间:2025-11-05 19:43:08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岩

外卖档口AI生成虚假图片引争议 律师: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无堂食外卖商家需加注专属标识

本报讯(记者 张千)10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王女士在浏览外卖平台时,被一家拌饭新店的头像吸引——画面中室外店铺招牌醒目,店内外座无虚席,门口甚至排起两队长龙。然而放大图片后,AI生成的痕迹让她产生质疑。经实地探访发现,该店铺实为地下二层美食城档口,既无独立招牌也无就餐区,与平台展示的“精品堂食店”形象大相径庭。

AI造假成行业潜规则 虚假图片覆盖多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并非孤例。在北京地区,该品牌共有3家同名店铺,头像均使用同一张AI生成图,平台显示累计销量超40万份。进一步梳理发现,部分外卖商家不仅在店铺头像上造假,商品详情页、商家信息页也充斥着AI生成的虚假场景图。有消费者表示,这种行为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店铺人气高、环境优,从而影响消费决策。

为规避AI痕迹,部分商家转向“门头改字”服务。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发现,卖家声称可通过技术手段在实拍图上替换店名,单次服务收费10-50元。更隐蔽的是视频造假——针对外卖平台要求的“一镜到底”验证视频,有卖家提供合成服务,将客户店名“嫁接”到其他店铺视频中,收费50-200元不等。多位卖家承诺“审核不过全额退款”,但均明确表示“不承担图片用途责任”。

律师警示:虚假宣传或触法律红线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邓煦指出,商家使用虚假图片、视频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而提供造假服务的第三方,若明知用途仍参与制作,则构成共同违法,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监管出手:无堂食商家将加注专属标识

针对外卖行业乱象,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明确要求,平台需在餐饮服务列表页首页及无堂食商家主页面,加注“无堂食”标识。此举旨在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店铺类型,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消费误导。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外卖行业虚假宣传现象将得到遏制。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时,也应提高警惕,通过查看商家实景图、用户评价等多维度信息,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