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古荣村,木工次仁塔杰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随着村民们即将入住新居,定制新家具的需求激增。作为今年定日6.8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古荣村30余户搬迁群众正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生活。次仁塔杰穿梭于各家各户,为村民打造柜子、衣橱等家具,忙碌的身影成为重建现场的一道温暖风景。
“今年1月地震发生时,我们都以为要等好几年才能住上新家。没想到不到一年,新房就全部建好了!”次仁塔杰竖起大拇指,感慨重建速度之快。据介绍,此次灾后恢复重建覆盖西藏7个县47个乡镇486个村,共重建民房2.2万余户、面积31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民房1.05万余户、加固面积106万平方米。日喀则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此次重建工程面临诸多挑战:点多、线长、面广,平均海拔超4000米,最高海拔达5300米,高寒缺氧且地质条件复杂。参建单位迎难而上,加班加点推进建设。在定日县曲洛乡措昂村,海拔4300米的偏远村落已建成新房。中国中铁援建项目负责人张圣介绍:“我们引入高海拔作业经验的专业团队,配备医疗保障和急救设备,同时雇用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提供技能培训并采购本地材料,既保障工程进度,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党员干部始终是重建一线的中坚力量。8月底,古荣村村委会主任桑杰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奔赴现场,带动村民共同参与重建。“哪里需要,党员干部就冲锋在哪里。”桑杰说。萨迦县普村党支部书记米玛次仁同样忙碌,他带领党员为困难户普姆老人搬家。面对老人的连声道谢,米玛次仁朴实地回应:“这都是党员应该做的。”
普通群众也积极投身重建。拉孜县锡钦乡仁达村的扎西坚参参与道路修补工作,为工程机械进出创造条件。为方便修路,他曾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彭措林乡驻扎一个多月。当被问及自家重建进度时,他充满信心:“材料和设计都很好,还有全程监督,我完全放心!”如今住进新房,扎西坚参难掩喜悦:“新家亮堂堂,心里暖洋洋!”
本报记者 袁 泉 徐驭尧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