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高凯)近日,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石景山首钢园三高炉A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变革与重塑:智媒时代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吸引了学界与业界专家、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与。
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石景山举办。主办方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在致辞中指出,智媒时代下,大模型技术为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提供了核心驱动力。他强调,需把握技术变革机遇,以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路径,探索大模型与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以《从“身份主流”到“能力主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突围路径》为题发表演讲。他系统分析了主流媒体影响力演变的三大阶段与四大病灶,提出需通过“制度轨”与“技术轨”的双向突破,实现从“工具逻辑”到“结构逻辑”的认知升级、从“端口存在”到“平台级嵌入”的机制重构,最终达成从“身份主流”到“能力主流”的能力跃迁。
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主持,七位学者专家围绕“AI大模型在媒体行业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广电媒体的系统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如何借势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外籍专家菲比·艾玛·弗洛伦斯·科瓦尔斯卡通过对比中英大模型发展速度与应用场景,提出AI技术需始终与人的核心价值紧密结合,强调人类共情能力与仁爱精神不可替代。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书记、教授曾祥敏指出,大模型对广电系统及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具有深远意义。广电作为重技术、重资产的媒体形态,技术赋能对其转型至关重要。人工智能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对外助力4K、8K高清大屏探索,对内实现全业务流程重塑。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洪忠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学院将双向发力:一方面赋能主流媒体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围绕智能传播与大模型领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适配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