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演唱会内部票骗局揭秘:27人138万血本无归,如何防范?

时间:2025-11-08 04:21:44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欢

大型演唱会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制度已全面实施,但仍有不法分子利用“内部票”等虚假渠道实施诈骗。近日,一起涉及27人、金额高达138万元的演唱会票务骗局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朋友圈里的“票务大佬”究竟是何身份?看似普通的票务交易,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百万陷阱?

138万元打水漂:27人深陷内部票骗局

2024年1月,从事票务工作的许某为拓展业务,在某购物平台发布求购群星演唱会门票的信息。很快,一名自称“演唱会主办方员工”的宗某主动联系他。许某花费2万多元从宗某处购买了300余张门票,客户均顺利进场。这次成功的交易让许某放松了警惕,随后主动联系宗某寻求更多门票。

宗某抛出更大“诱饵”,声称能拿到国内顶流明星的演唱会门票,但需支付远高于票面价值的定金,并出示了一份所谓的“保密合同”,声称这些是内部预留票,渠道特殊。然而,多场演唱会开唱后,宗某始终未能交付门票。许某报案后,宗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警方调查发现,类似许某的被害人多达27人。

据办案人员介绍,某酒业公司曾举办一场演唱会,并将邀请函委托机构对外销售。宗某等人与销售机构签订包销合同,获取4200余张邀请函,随后以主办方名义转卖给许某等人,实际销售3000余张,未销售900余张,且未将销售所得交付委托方。委托方事后对宗某等人提起民事诉讼。原来,宗某首次出售给许某的门票,实为主办方发放的邀请函,并非市面销售的实名制门票。

实名制落地:为何仍有人落入票务骗局?

事实上,早在2023年9月,文旅部和公安部就已明确规定,大型演唱会必须实行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制度,核心要求是人、证、票三合一。目前,主流票务平台和场馆均已接入公安系统的人证比对,闸机配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读取功能,必须本人持证才能入场。这一体系从技术和规则上彻底堵死了传统“黄牛”转票的空间。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必须一致。既然实名制政策早已落地,为何像许某这样的票务人员还会被骗?

宗某通过朋友圈精心打造“业内大佬”人设,每日发布代理购票的“成功案例”、与“后台”的聊天记录、演唱会现场定位等内容,目的就是让被害人相信他有能力获取内部票。2025年7月10日,南京六合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宗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十五万元,同时责令其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特别提醒: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通过官方票务平台,任何声称“有内部渠道”“能绕过实名制”的说法均为骗局。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以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