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广西田林:生态经济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5-09-15 22:4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惠小东

中新网百色9月15日电 (刘汉琪)近日,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百色市田林县,深入爱善庄园的青山绿水间,实地探访田林县人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实践,见证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爱善庄园花草繁盛

爱善庄园坐落于利周瑶族乡爱善村那善屯,依托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深度融合,这里不仅成为粤桂协作的示范样板,更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种地养猪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守着岑王老山的青山绿水,却没想到能靠它过上好日子。”村民姚志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三十余年,亲眼见证了村庄的蜕变。随着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活化”,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代表们带我们考察市场、引进优良品种、传授种植技术,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变成了葡萄园的有机肥,阳光玫瑰葡萄园还升级为智慧农业大棚。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去葡萄园干活能拿工资,年底村集体还有分红。”姚志华感慨地说。

爱善村村落、田园与山峦相融

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彬介绍,该县人大创新推出“代表面对面”主题活动品牌,构建起“站点+专业小组+跨区域协同”的代表履职机制。通过设立12个产业链和流域型代表联络点,组建2个“生态保护”代表专业小组,并跨省与云南富宁县共建代表联络站,创新实施“四联”工作法,成功解决跨区域生态难题40余件。

在产业带动方面,田林县人大推动成立八渡笋产业协会,建成8个生态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推广有机肥替代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八渡笋亩均增产40%,化肥农药用量减少30%,既保护了山林生态,又让笋农亩均增收近2000元。

此外,田林县人大常委会还持续开展《森林法》《渔业法》等执法检查,围绕《百色市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落实、八渡笋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出台《八渡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