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日电 题:广州白云杏林夫妻档:跨越山海的“双帮扶”援黔之路
作者 王坚 江兴夏
在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广州白云区一批批医疗专家跨越千里,将先进诊疗技术与健康理念播撒在西部大地。其中,邓钰敏、曾苑玲夫妇以“夫妻接力”的独特方式,在黔东南山区谱写了一段医疗帮扶的动人篇章,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丈夫邓钰敏:筑牢脑病专科“生命线”
2025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邓钰敏,肩负组织重托与医者使命,赴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面对该院内三科(涵盖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等)中医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现状,他迅速制定“三步走”策略:
数据显示,2025年3月至10月,邓钰敏累计门诊接诊近1500人次,开具中医处方超千张,病房中医治疗率达90%以上。其主导的脑病专科建设,为罗甸县中医院注入发展新动能。

妻子曾苑玲:微创技术点亮女性健康之光
早在2020年,时任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的曾苑玲,便已踏上黔南州荔波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之路。作为医院副院长,她聚焦妇科微创技术短板,制定“腹腔镜+宫腔镜”双技术提升计划:
在她的帮扶下,越来越多女性患者享受到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夫妻接力:打破短期帮扶局限,构建长效协作机制
从2020年妻子首赴荔波,到2025年丈夫接力罗甸,这对杏林伉俪以“前赴后继”的姿态,打破了传统医疗帮扶的时空限制。他们不仅输出技术,更注重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通过“师带徒”模式实现经验传承。这种“双帮扶”模式,既是个人医者初心的坚守,更是东西部协同发力、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正如邓钰敏所言:“医疗帮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需要持续耕耘的事业。我们愿做扎根黔山的‘健康使者’,让优质医疗资源在西部落地生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