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宿迁宿城:生态产业文旅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时间:2025-11-17 23:0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岩

中新网宿迁10月31日电(刘林 唐娟)金秋时节,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旁屋舍俨然,房前菜地里蒜苗、萝卜等蔬菜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水系绕村而过,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调研团在这里深入感受“产业+旅游+乡村”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及别具一格的乡愁韵味。

改造后的苗圩村风景优美

生态打底:保留乡村肌理,焕发和美新颜

王官集镇苗圩村位于黄河故道南侧、省道S250旁,占地3.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450亩。在乡村改造过程中,王官集镇始终坚持“不搞大拆大建”的建设理念,充分保留村庄的基本肌理和水文条件。“乡村改造时,我们既要让乡村有颜值,更要留住乡愁。”王官集镇党委书记熊广贤介绍,通过疏通连通原有水系,保留老树老物件,220户村民的家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赋能:蝴蝶兰种植基地,带动就业增收

“乡村兴必须产业旺,村居环境建设得再漂亮,没有产业支撑,留不住人也没有实际意义。”熊广贤强调。为此,王官集镇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入占地950亩、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

蝴蝶兰种植基地年生产2000多万株蝴蝶兰

“一株蝴蝶兰从瓶苗到杯苗再到成苗,需要整整18个月的精心培育。”29日下午,蝴蝶兰基地总经理曹国峰指着温室里的幼苗向调研团介绍。基地拥有20多万平方米的智能恒温温室,年生产2000多万株蝴蝶兰,每株售价在2.5元到3元之间,年营收达6000多万元。借助5G物联网技术,基地精准控制开花适宜温度在18℃左右,使得销售旺季从以往的中秋、春节延伸至全年。“我们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带动了160多名工人就业,人均月工资约3500元,村集体年增收150余万元。”曹国峰自豪地说。

文旅引流:朱海小镇文体旅融合,打造休闲度假胜地

与苗圩村一路之隔的尹黄村,则依托朱海生态小镇,走出了一条文体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占地8900亩的朱海休闲运动小镇,以“水美朱海·渔乐田园”为主题,对4000亩水域进行了生态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并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2326亿元的支持。8.5公里环湖路、16.6公里风景道串联起如画美景,7000株色叶树种让小镇四季有景,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朱海休闲运动小镇风光旖旎

“百万元钓鱼大奖赛、游泳赛、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每个月小镇都有超过5场的体育赛事。”宿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的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业态齐全,垂钓赛、龙舟赛等活动精彩纷呈。2024年,小镇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3000万元。作为省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小镇带动了5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万元,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展望未来:激活三重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夕阳西下,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的环湖道上,成群的野鸟在远处嬉戏觅食、繁衍生息,水面波光粼粼,岛上生机盎然。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奠定了优质的生态基调。

从苗圩村的和美宜居,到蝴蝶兰的芬芳富民,再到朱海小镇的文旅兴旺,王官集镇以6个特色村为支点,通过“产业+旅游+乡村”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激活生态、产业、文化三重优势,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