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1月16日电 题:西安青年复兴汉服文化:从日常穿着到国际舞台的传承之路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当身着汉服登台说出‘在下李白’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让我瞬间泪目。”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艺术总监吴俊强回忆起首次以汉服推广者身份亮相的场景,“这不是演员梦想的落幕,而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起点。”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让他以全新身份延续了对舞台艺术的热爱。

在汉服研究院的展厅里,吴俊强如数家珍地介绍各朝代服饰特色:“汉代曲裾深衣的庄重典雅深受海外友人喜爱,唐代齐胸襦裙的包容设计适配多元身材,若想体验秦风古韵,咸阳兵马俑博物馆周边的秦代服饰租赁服务则是不二之选。”这种专业解读背后,是研究院依托纺织服装学科优势,完成的20余项汉唐服饰形制复原与3D数字化建模项目。
2023年成立的汉服研究院,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吴俊强这样的年轻人。由五六十名在校生组成的汉服艺术团与服装设计团队中,“00后”占比超七成。他们中既有从演员转型的文化使者,也有将热忱转化为职业的毕业生。设计总监李梦可透露:“团队连续十年组织‘汉服出行日’,今年11月22日将迎来第十届活动,预计参与人数将突破三千人。”

“00后”设计师王依婷的工作室里,AI生成的纹样设计图与数码印花样品整齐陈列。“复原不是简单复制,”她边调整宋代褙子的版型边解释,“我们通过3D建模预览成衣效果,用数码印花模拟传统扎染,但核心始终是对服饰制度与社会风貌的研究。”这种“科技+传统”的模式,让团队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中,收获了海外设计师的联合创作邀约。
校园里,齐胸襦裙与倭堕髻成为常见风景。汉服艺术团成员张露丹的网络穿搭分享总附带详细形制解说:“很多同学通过我的视频开始了解汉服,这种传播比单纯展示更有意义。”她的经历印证了研究院的育人理念——通过演出筹备与制作实践,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

面对汉服日常化的挑战,王依婷正在探索“传统神韵与现代功能”的平衡点。她改良的宋代褙子采用隐形拉链设计,传统长裙则融入高腰剪裁理念:“既要保留交领右衽的仪式感,又要满足通勤、约会等场景需求。”这种创新已初见成效——团队与快时尚品牌合作的“轻汉服”系列,上市首月销量突破五万件。
李梦可对未来充满期待:“当马来西亚设计师在作品中融入明代补子纹样,当美国同袍自发组织‘汉服马拉松’,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正在全球生根发芽。期待青年一代推动汉服完成从‘节日盛装’到‘日常选择’的转变,让千年衣冠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