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焦点访谈:移风易俗助力乡村“双减负”,焕发文明新气象

时间:2025-11-19 11:12: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梁异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以“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深入探讨文明乡风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具体办法,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无论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还是孩子满月、乔迁新居等场合,都习惯于大操大办酒席,攀比之风盛行,仪式档次不断升级。这种大操大办、拼排场、讲面子的现象,不仅给许多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传统礼俗的初衷。如何打破这些陈规陋习,“移”走旧习俗,“易”出新时尚,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课题。

在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吴正军老两口正在为儿子吴金德筹办婚礼。老吴家收入全靠老两口打零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当地,婚丧嫁娶时,同姓家族和邻居都会前来帮忙,但以往从帮忙开始就要办酒席,连续几天的流水席让不少家庭苦不堪言。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普遍存在,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一直致力于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然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很多人即使丢了“里子”也要挣足“面子”。

不过,今年吴金德的婚事却显得格外不同。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婚礼显得轻松而节约,为老吴家省下了不少钱。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广西阳朔婚姻登记处,新人进行结婚登记后,办事人员会主动推介婚礼简办,这是2023年以来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利用关键环节的关键人物进行宣介,推动婚俗思想认识的转变。

然而,想法的转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真正认同并践行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当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手段,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的行为。当地干部和村民代表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红白事操办事宜展开讨论,商议后形成共识,并将喜事规模、丧事规模、宴席标准等写入村规民约。朝阳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将喜事规模不超过15桌、丧事规模不超过20桌、每桌宴席标准不超过400元等写入村规民约,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此外,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还会以婚礼“提调”的身份参与婚礼筹备,控制采买标准,确保既让客人吃好,又不铺张浪费。吴康锡就是吴正军家这场婚礼的“提调”之一,他忙前忙后,为婚礼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移风易俗不仅是要改变陋习,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乡村的精神风貌。如何在移除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基础上,发展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倡导新时代科学理性的文明风尚,成为很多乡村在移风易俗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前不少村民闲下来无所事事,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收入却上不去。这样的状况在当地曾经非常普遍。然而,随着县城免费农民画学习班的宣传,村民陈美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通过培训班的学习,陈美美学到了如何将绘画技术与自己的生活、当地的民族特色结合起来,加上业余时间的自学琢磨,她进步很快,最终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画师。她的画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欢迎。

免费的农民画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像陈美美一样优秀的三江农民画画师。而培训只是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民画的发展,当地党委政府在外开展了一系列农民画展览,并将外面的展览带进来共同展出,促进了农民画在国内或区内外的小有名气。陈美美就是画展的受益者之一,她的画作多次入选各级画展,并被收录进画册中。最让她难忘的是入选202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进行了发言。

陈美美感慨地说:“我还记得我女儿一直问我,妈妈天上是什么?我说是飞机。你努力读书,我以后要跟着你一起去坐飞机。我没想到我女儿还没长大,我就因为画画坐飞机去了北京。真的画画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们家乡。”

当地很多村民和陈美美一样,因为学习了三江农民画,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变。独峒镇是三江农民画的起源地,镇上的一家侗画博物馆展示着三江农民画的发展与历史,还在二楼搭建了创作平台。过去,不少人喜欢在附近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如今,闲暇时候,不少附近的村民会来这里聚集,进行绘画、交流。在二楼平台,有人还搭起架子,做起绘画的直播。

杨共国是绘画36年的老画师,他也是农民画免费学习班的老师。从以前少有交流者的状态,到现在被农民画爱好者环绕,绘画已经成为当地不少村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长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作者已超千人,还有更多的爱好者和学习者。他们创作的大量作品广受欢迎,三江农民画全产业链预估年产值约1200余万元。

在广西书画院、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三江侗族自治县定期举办侗族农民画文化艺术节,还在当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程阳八寨建设了三江侗画博物馆,将三江农民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农民画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倡导与约束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这使得群众乐于接受移风易俗并付诸行动。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广西全区,这些举措使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推进,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采访期间,记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文明风尚下农村活力满满的新生活。无论是因为爱走在一起、不被高额彩礼、豪华婚宴所累的一对对新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爱意,还是陈美美和友人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画的兴奋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他们向上、进取的生活进行曲。这就是移风易俗所带来的变化。风俗之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破立并举,文明新风才会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

编辑丨田宇

摄像丨孙利民 黄海峻

策划丨余仁山

剪辑丨佟永杰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