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西加速布局脑机接口:临床应用与研究平台密集落地

时间:2025-11-20 08: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岩

中新网太原11月18日电 题:山西加速布局脑机接口:临床应用与研究平台密集落地

中新网记者 范丽芳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山西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转化病房、山西省针灸医院脑机接口与针灸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相继揭牌。三家特色机构的集中落地,标志着山西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与临床转化进入快车道,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脑机接口技术:人机交互的革命性突破

脑机接口(BCI)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连接通路,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这项备受全球关注的前沿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根据中国官方规划,到2027年,脑机接口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精准手术:为脑肿瘤切除装上“导航仪”

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一名罹患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的中年男性患者面临两难:肿瘤位于运动功能区关键区域,传统手术易导致“切除不彻底”或“损伤神经功能”。11月3日,手术团队采用“术中唤醒+256导颅内微型柔性皮层电极脑机接口+实时神经解码可视化脑功能图谱”技术,通过植入皮层电极实时监测并解码大脑神经信号,绘制出高分辨率脑功能区地图。神经外科主任吉宏明表示:“这份实时‘导航图’让医生能最大化安全切除肿瘤,同时完整保留患者的运动功能。”

山西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辅助脑肿瘤手术

类似案例也出现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该院团队应用国产脑机接口系统,为一名脑深部罕见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术中,系统将不可见的大脑生物电活动实时转化为可视的脑功能图谱,为医生提供精准导航。术后证实,肿瘤被完整切除且未损伤神经功能。

神经调控:打开疑难疾病治疗“新窗口”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的结合,为强迫症、昏迷等神经系统疑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患强迫症20余年的张敏(化名)因“连沙发都不敢摸,触碰过东西就会频繁洗手”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10月,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医生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将两根电极分别植入双侧脑区共4个神经靶点,术后通过微电流脉冲调控异常神经活动。两周后复诊时,张敏激动地说:“现在甚至可以带着清洁手套打扫卫生间,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强迫症

对于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该院则植入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郭庚介绍,此设备不仅能输出调控信号,还能反向采集并解码脑电信号,实现与大脑的“双向对话”。

跨界融合:脑机接口与中医碰撞新火花

在山西省针灸医院康复科,69岁的张大爷因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四个月“脑机接口+针灸”的联合治疗,他已能完成抓握动作并端起水杯。“传统针灸擅长调节神经功能,脑机接口能精准捕捉运动意图,二者结合实现了‘中枢调控+外周干预’的双重增效。”该院融合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韦玲表示,这种“意念+设备+针灸”的模式,既解决了单纯脑机接口训练中信号弱的问题,也突破了传统针灸在量化评估上的局限。

产学研医协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脑机接口的发展依赖多学科交叉。山西医疗机构通过内部协作与外部联动,与清华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网络。吉宏明坦言,当前临床应用仍面临植入体排异、信号不稳定等挑战,但行业标准的建立、产品审批“绿色通道”的开启,以及资本与政策的协同助力,正推动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产学研医创新体系加速形成。“未来可期。”他总结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