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洋学徒”深山寻百草:解码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之旅

时间:2025-11-20 08:5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韦俊龙

中新网金华11月18日电 题:“洋学徒”深山寻百草:解码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之旅

作者 张煜欢 刘子琳

在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来自纳米比亚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小虎正俯身观察一株草药。他捏起一片枯黄的叶片轻嗅,又在指间反复摩挲,答题卷上已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十种植物的名称、科属、药用部位及功效。这场由9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参与的寻药比赛,正让中医药文化的“本草密码”在深山间悄然绽放。

国际选手在比赛中切白芍
国际选手在比赛中切白芍。肖健 摄

跨国寻药:从课堂到山野的实践课

11月16日至18日,浙江大盘山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竞赛——来自美国、西班牙、纳米比亚等国的留学生队伍,在海拔千米的原始森林中展开寻药比拼。对于多数参赛者而言,这是他们首次亲手触摸、辨识、炮制中药材,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在泥土与枝叶间化为鲜活的体验。

在炮制白术区,小虎与队友独创的“分组控火法”引来围观。他们将团队分为烧火组与控温组,通过精准协作避免药材炒焦。“这种分工模式让我们联想到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小虎笑着解释。这位在华学习六年的硕士生,不仅专注于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研究,更发现纳米比亚的多种药用植物与中草药存在相似性:“比如当地一种治疗痤疮的植物,用法与中草药外敷如出一辙。”

从患者到传道者:中医改变人生轨迹

对于西班牙学生高宁而言,中医药是拯救他生命的“神奇东方智慧”。自幼饱受严重皮肤病困扰的他,曾因全身溃烂辗转求医无果。2018年,他在中国尝试中医治疗一周后奇迹般康复,从此放弃计算机专业,自学中文并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这次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辨症施治’的精髓。”高宁捧着亲手炮制的中药饮片感慨道,“两种看似相似的红果植物,药用价值可能天差地别,这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经验。”他立志将中医带回西班牙,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病痛。

选手在比赛中交流
选手在比赛中交流。肖健 摄

文化桥梁:留学生成中医药“民间使者”

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而留学生群体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纽带。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吴侃男主任表示:“这次比赛不仅是技能竞技,更是一扇展示中医药生命力的窗口。当国际学生将炮制好的药材寄回祖国,当他们在社交媒体分享学习故事,中医药文化便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界限。”

小虎的梦想更具象化:他希望在纳米比亚建立药用植物园,让更多中草药得到研究保护。“就像大盘山保护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一样,我希望家乡也能拥有这样的自然宝库。”这场深山寻药之旅,不仅让“洋学徒”们读懂了本草密码,更让他们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星星之火。

(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