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甘肃酒泉:多维度发力让敦煌文化焕发新生走向世界

时间:2025-11-20 17:22: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兰州11月18日电 (王牧雨 刘潇)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酒泉,敦煌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更国际化的方式突破石窟的物理边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与全球文化对话,实现从千年遗存到世界文化IP的跨越式发展。酒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魏永辉18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上透露,作为敦煌文化发祥地与飞天艺术故乡,酒泉'十四五'期间已构建起'科技+保护+传播'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承体系。

2025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敦煌采风

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体验
2025年4月11日,2025丝绸之路(甘肃)国际旅行商大会采风团走进敦煌,数百名中外嘉宾通过VR设备沉浸式参观莫高窟。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观赏方式,正是酒泉市数字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据魏永辉介绍,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已建成投用,通过8K超高清影像、3D建模等技术,实现1:1数字化复刻257个洞窟,全球观众可在线共赏敦煌艺术。更值得关注的是,酒泉市投入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敦煌研究院开展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目前已完成12国37件珍品的数字归集,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

文物保护筑牢传承根基
在科技赋能的同时,酒泉市构建起立体化保护网络。作为全省首个组建市县两级文物保护中心的城市,当地完成悬泉置遗址等71个保护项目,对瓜州东千佛洞等3座石窟实施提级管理,新认定2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无人机巡查、环境监测系统等智能装备,实现莫高窟等重点遗址的实时风险预警,文物保护进入精准化管理阶段。

非遗活化激发创新动能
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创新表达。酒泉市已建成127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推动敦煌曲子戏、敦煌壁画临摹等6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敦煌书局、敦煌印局等新型文化空间,游客可体验古籍修复、篆刻艺术等传统技艺。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模式,助力酒泉市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敦煌鸣沙山星空演唱会

国际交流搭建文明桥梁
作为古丝绸之路枢纽,酒泉以敦煌文化为媒介深化文明互鉴。'十四五'期间,第五届至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累计吸引228个国家和地区3800余名嘉宾参会,促成174项文化合作项目。更开创性地与白俄罗斯等6国8城缔结友好城市,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全球布局32个敦煌文化推广中心。通过'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已向600万海外受众讲述中国故事。

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
随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提速,酒泉市实施玉门关景区提升等200余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敦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IP的年轻化表达成为新亮点:'敦煌礼物'系列开发出6000余款文创产品,从丝巾到数字藏品覆盖全年龄段消费群体;《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沉浸式演艺年接待观众110万人次,万人星空演唱会更获评全省文旅最佳创意。这种'日游大漠、夜赏星河'的全新体验,推动酒泉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酒泉市累计接待游客2.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3%。从数字敦煌到文旅新业态,从非遗活化到国际传播,这座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正以文化为笔,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