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莆田11月2日电 (郑江洛) 11月1日,作为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核心活动的第十一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莆田湄洲岛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数智时代的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索妈祖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路径。
学术研讨聚焦三大核心议题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海内外投稿论文86篇,围绕三大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一是妈祖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发掘与保护研究,涵盖古籍文献、宫庙建筑、非遗技艺的数字化建档;二是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妈祖祭典文化创新,包括短视频创作、虚拟现实体验、社交媒体传播策略;三是妈祖文化数智协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妈祖文化成为跨文明对话的桥梁。
莆田学院:打造妈祖文化研究高地
莆田学院党委书记翁若平在致辞中透露,作为妈祖故乡唯一本科高校,该校已构建“研究基地+实验室+智库”三位一体体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福建省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等平台,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5项,出版《妈祖文化通论》等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篇。今年1月成立的妈祖文化数智实验室,更建成容量达80TB的特色数据池,开发出全球首个妈祖文献检索平台和宫庙动态感知系统,为学术研究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专家建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杨艳秋提出,应构建“全球妈祖文化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宫庙谱系、文献影像、祭祀仪轨等资源的全球共享。她特别强调:“可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宋代妈祖庙建筑,开发多语种AR导览系统,让海外信众通过手机就能‘云参访’湄洲祖庙。”
两岸融合:妈祖文化凝聚民族认同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指出,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核,是维系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该院与莆田学院共建的闽台妈祖文化调研基地,已联合编写《妈祖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等系列丛书,未来将推出“妈祖文化数字地图”,动态呈现两岸宫庙分布与交流轨迹。
国际传播:突破华人圈层壁垒
悉尼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院教授赵晓寰通过视频连线表示,妈祖文化国际传播需突破“华人圈层”,建议制作《妈祖:海洋和平女神》多语种纪录片,在Netflix等国际平台播出;同时开发妈祖主题数字藏品,通过元宇宙场景吸引年轻群体。她强调:“要让妈祖文化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文化密码’。”
据悉,本次研讨会将持续两天,期间还将举办妈祖文化数字艺术展、青年学者论坛等配套活动,全面展现数智时代妈祖文化传承的最新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