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2025年今冬首场寒潮来袭,影响范围及特点全解析

时间:2025-11-21 19:40:3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史词

2025年今冬首场寒潮来袭,我国大部地区将迎剧烈降温

深秋向冬季转换的典型天气过程,寒潮特点与影响全解析

2025年11月16日,今冬首场寒潮正持续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16日白天,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出现明显降雪,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达5厘米以上;16日14时较前一日同期,内蒙古、陕西、吉林等地气温骤降12摄氏度以上,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伴有8级以上阵风。16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寒潮持续时间与路径:自西向东横扫全国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博宇介绍,本轮寒潮自11月14日起从新疆北部开始,经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逐渐东移南压,预计11月19日趋于结束。受其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经历剧烈降温,日平均或最低气温普遍下降6—10摄氏度,其中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2—14摄氏度,局地降温超过16摄氏度。同时,上述地区将伴有4—6级、阵风7—8级的偏北风,体感温度更低。

寒潮特点:强度适中,以降温和大风为主

陈博宇分析,本轮寒潮属于深秋向冬季转换的典型天气过程,相较于极端寒潮,其强度适中,但仍是今冬首次全国性寒潮过程。与往年同期相比,此次寒潮降水总体强度不大、范围较小,天气表现以剧烈降温和大风为主。原因在于:一方面,能够带来充沛水汽的海洋性暖湿气流位置偏南,当前主要盘踞在中南半岛至南海北部一带;另一方面,冬季通常向我国输送水汽的孟加拉湾南支槽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缺乏充足的水汽输送条件,导致降水稀少。

寒潮结束后气温回升缓慢,弱冷空气持续补充

根据预报,本轮寒潮将于11月19日结束,此后受寒潮影响地区的气温将有所回升。但受补充弱冷空气南下影响,日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不大,日最高气温回升较明显,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公众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气象专家提醒:防范寒潮对多领域的影响

气象专家提醒,寒潮将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需重点关注以下影响:

  • 能源供应:剧烈降温将增加供暖需求,需提前做好能源调度保障;
  • 人体健康:低温大风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需加强防护;
  • 农牧业:设施农业需防范大风掀棚、低温冻害,畜牧业需做好牲畜保暖;
  • 交通出行:黑龙江、陕西、湖北等地需加强防范雨雪对道路交通、城市运行的影响;
  • 海上安全:东部和南部海区需关注海上大风带来的风险,船舶需及时回港避风。

延伸阅读:寒潮的定义与判定标准

寒潮是指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有时还会伴有雨、雪和冰冻灾害。根据《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规定,某地冷空气过境后,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才可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 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摄氏度;
  • 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
  • 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摄氏度,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摄氏度或以下。

本报记者 蒋雪鸿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