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漳州11月19日电 (张艺彬) 以“福连五洲,岐黄薪传”为主题的外国官员中医药文化研习工坊,于11月14日至18日在福建漳州成功举办。近20名来自华侨大学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学员,通过文化浸润、实践操作与实地参访,全方位感受闽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文化互动:从传统手工艺到中医智慧
活动首站,外国官员学员走进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台商投资区附属幼儿园,与师生共同开展闽南文化“大手拉小手”共学活动。在剪瓷雕、拓印、剪纸和中草药敲染等互动环节中,学员们亲手体验闽南传统手工艺的精巧创意,感受非遗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一名学员在完成中草药敲染作品后表示:“这些植物不仅是药材,更是艺术的载体,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溯源传承:探访非遗与生态药园
为追溯中医药的传承脉络,学员们探访了片仔癀博物馆,深入了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制药精神。在高新区荔枝海生态保护公园及药用植物园,学员们辨识百余种药用植物,聆听专家讲解药性功效,并亲手采摘中草药。在漳州古城中医院名医馆,学员们观摩中医诊疗过程,与名医交流“望闻问切”的诊疗智慧,一名非洲学员感慨:“中医通过观察气色、询问症状就能判断病情,这种整体观与自然哲学令人惊叹。”

实操体验:中医特色疗法系统学习
研习的核心环节在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展开。学院为学员量身定制刮痧、艾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课程,并配备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教室里艾烟袅袅,学员们认真练习推拿手法,体验艾灸温热渗透经络的舒适感。一名东南亚官员在体验艾灸后表示:“当艾绒的温热渗入身体,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医的奇妙,希望能将这份温暖的智慧带回我的国家,帮助更多人缓解病痛。”
文化桥梁:推动中医药与闽南文化“出海”
本次活动由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对外推介漳州中医药文化底蕴、产业发展与城市活力。今年以来,漳州市外事部门以“闽南文化工坊”为载体,已组织多场外国友人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涵盖茶文化、南音、木偶戏等领域。下阶段,漳州将继续拓展交流内容与体验形式,通过“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旅游”等模式,为讲好“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故事搭建更广阔的桥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