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山西忻州9月14日电 题:雁门关文旅融合:千年古关焕发旅游新活力
中新社记者 杨静
初秋时节,踏入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关景区,青砖古墙承载着千年历史,明月楼前杨家将雕像威风凛凛。漫步新修的关隘古道,两侧商铺林立,古城楼下游客络绎不绝,昔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边塞风情正重现眼前。
“震撼、雄伟!”来自北京的游客王茹带着孙子登临雁门关后感慨,“书上读杨家将,不如实地走一趟。”
图为长城—雁门关段。(资料图)武俊杰 摄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是长城重要关隘,素有“中华第一关”之誉。其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位于此地的雁门关村曾是贫困闭塞的边陲村落,自2009年起,代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对雁门关实施景点修复、基础设施强化、服务设施配套等工程,将其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几年间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王占云见证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他回忆,过去村里多为破旧房屋和土路,年轻人外出打工,村民以畜牧业为生,长城仅剩遗址,鲜有游客。随着景区建设,村民搬进新房,在景区担任保洁员、开设便利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2001年,长城—雁门关段作为长城组成部分,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雁门关景区获评中国5A级旅游景区。每到节假日,景区游人如织,游客可观长城、游古街、赏演艺,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八方来客。村民们转型为导游、民宿经营者,吃上“旅游饭”。
7月11日,雁门关景区游客络绎不绝。郭峰摄
村民解补宏说:“景区开放后,我们全家返乡开饭店和民宿,年收入10万余元。靠乡村旅游,我们在村里一年四季有事干、有钱赚。”其兄解宏宏2019年回乡创办农家乐,并接过父亲守护长城的责任。雨天防汛查裂缝、晴日徒步排隐患、清理乱涂乱画、巡查庙院防火情……解宏宏全家以不同方式守护长城,他自称“守关人”,常在社交平台分享雁门关美景和故事,吸引年轻人关注。
“祖辈留下的长城,是造福子孙的财富。”解宏宏说,景区发展离不开这份根基。如今,随着长城保护与开发工作深入,这座千年雄关正以崭新姿态讲述古今交融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