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住房租赁条例》2025年实施,租房权益保障全面升级

时间:2025-09-15 23:23:17 来源:央视网 作者:黄钰涵

  央视网最新消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实施。这一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正式迈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对出租承租行为、住房租赁企业及经纪机构运作均作出明确规范。那么,这一条例将如何影响普通租房者的生活?本文为您划出重点。

  一、租房维权有法可依,多部门联动保障权益
  自9月15日起,《住房租赁条例》七章50条内容将直击住房租赁市场痛点,为租户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当您遇到以下情况时,可向对应部门投诉或举报:

  • 住房安全问题:如擅自改造房屋结构、违规隔断出租等违反建筑安全的行为,可向住建部门反映;
  • 治安管理问题:如出租屋内发生盗窃、斗殴等治安事件,需联系公安部门处理;
  • 消防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不达标、消防通道堵塞等,应向消防部门举报;
  • 市场经营问题:如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经营行为,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此外,基层调解组织、法院、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消费者协会也是有效的维权渠道。提醒租户,投诉前务必准备好租赁合同、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以便高效维权。

  二、租房合同必须备案,未备案后果需知晓
  《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人需办理房屋租赁备案,中介机构未按要求备案将面临罚款。过去,租房双方常通过自主协商签订固定模板合同,但未备案的合同在纠纷发生时易导致‘扯皮’。如今,合同备案成为保障租赁双方权益的关键环节:

  • 承租人自主权:若出租人未办理备案,承租人可自行办理;
  • 便利生活服务:备案合同是办理居住证、提取公积金的重要依据;
  • 市场规范作用:长期来看,备案有助于推动租金透明化,整治‘二房东’乱象。

  针对部分房东不愿备案的情况,《条例》已赋予承租人主动备案的权利,确保权益不受损。

  三、法规落地需配套措施,监管执行是关键
  租房新规的实施仅是第一步,后续落实更为重要。一方面,各地需结合实际加快出台地方性住房租赁条例;另一方面,需强化监管执行力度,对违规行为限期改正或依法处罚,从而稳定租赁关系、减少租房纠纷。

  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的全面推行,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规范、更透明的发展环境。对于租房者而言,这不仅是权益保障的升级,更是对美好居住生活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