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9月14日电 题:达曼人入籍历程: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见证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在拉萨举行的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民族学学者旦增坚才指出:"以2003年为转折点,西藏吉隆沟达曼人集体加入中国国籍后,完成了从无国籍群体到'中国西藏人'的身份蜕变。其人权发展轨迹,正是西藏60年来人权事业进步的典型缩影。"
历史溯源:骑兵后裔的百年漂泊
'达曼'在藏语中意为'骑兵的后裔'。据传,其先祖为18世纪廓尔喀军队成员,因战争滞留中尼边境,逐渐形成以打铁、农耕为生的特殊群体,被外界称为'东方吉卜赛人'。学者研究发现,达曼人的族源叙事呈现'多元一体'特征:既有骑兵后裔说、喜马拉雅塔芒族同源说,也有拾荒说和打铁谋生说等不同版本,但均认同'吉隆人'的身份归属。
2025年5月25日无人机拍摄显示,随着边境贸易发展,达曼村旁的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贡嘎来松 摄)
身份转变:从'四无'群体到公民
2003年成为达曼人命运的转折点。当年,40余户达曼人正式获得中国国籍,政府在吉隆沟为其建造住房,终结了其无国籍、无户口、无土地、无住房的'四无'历史。2011年地震后,政府再次投入564万元重建村落,并配发牲畜、蔬菜大棚及生活家具。
旦增坚才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发现,入籍前达曼人因职业身份(铁匠)和无国籍状态,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入籍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达曼村全面落地:民主选举、协商议事、多元监督等政治权利得到保障;经济上形成土地流转、转移就业、林下资源采集、政策补助等多元收入结构。2020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铁器加工、藏毛毯编织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2020年6月24日,达曼村村民莫达站在自家院落前。(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文化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鲜活注脚
'现在村里5人在读大学,17人读中学,28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吉隆镇冲堆(达曼)村委会主任巴桑介绍。文化层面,达曼人组建的'铃响玛'文艺队将传统古调与现代歌词结合,舞蹈团则通过创新编排提升节目观赏性。
旦增坚才强调,中华文化'和合共生'的特性,使达曼人在入籍前已与周边民族深度融合。入籍后的法治确认,更使其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合法化。'达曼人的发展历程,是'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