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秦岭洋县:有机产业激活生态经济,朱鹮之乡的绿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5-10-10 12:0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寒笑

  中新网陕西洋县10月10日电 题:秦岭洋县:有机产业激活生态经济,朱鹮之乡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 李一璠

  秦岭腹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有机稻田中,数只朱鹮掠过天际,洁白的羽翼与艳红的羽冠在水田中投下灵动的倒影。这群被誉为“东方宝石”的珍稀鸟类,见证着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在绿水青山间绘就的有机产业新图景。

朱鹮群飞过陕西汉中稻田

朱鹮成群飞过陕西汉中的稻田。 李吉安 摄

  四十余年前,为守护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洋县率先禁用农药化肥,以“为鸟留一方净土”的坚守,意外播下了有机产业的种子。如今,这份生态承诺已结出累累硕果:全县认证有机产品达15大类115种,覆盖18.33万亩土地,有机基地面积稳居陕西省首位。2024年,有机产业产值突破55亿元,“有机”与“朱鹮”成为洋县最耀眼的两张名片。

  走进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展示中心,一块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格外引人注目。数据交易中心指挥系统通过八大核心业务领域分析,动态呈现营业额、订单量等关键指标,为市场拓展与策略调整提供精准支撑。这一数字化平台正助力洋县有机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陕西洋县农户在有机田内劳作

陕西洋县农户在有机田内劳作。(洋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朱鹮保护基地,数智化技术成为生态守护的“全能卫士”。通过自动识别朱鹮种群数量、监测活动规律,科技手段极大提升了保护效率。而洋县的有机产业发展,同样因数智化赋能焕发新活力——从土壤检测到生产追溯,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确保产品品质。

  汉江之畔,百亩有机蓝莓种植基地依次排开。“我们坚持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依靠土壤与生物循环实现可持续种植。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每一盒蓝莓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管朝介绍道。这种透明化生产模式,正成为洋县有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洋县种植户采摘有机黄金梨

图为洋县种植户采摘有机黄金梨。(洋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洋县着力推进“有机+”战略,构建覆盖米、果、菌、药、畜的全产业链条。西北最大有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18个智能化种植基地、11个养殖基地与8条智能化生产线组成数字农业矩阵,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品牌建设方面,当地编制《有机品牌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洋县黑米酒”“洋县五彩米”等地理标志商标走向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探索“有机+旅游”“有机+康养”“有机+研学”等跨界融合业态,形成“游华阳景区、赏秦岭四宝、逛朱鹮梨园、观蔡伦造纸、购有机产品”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在洋县,朱鹮的翩跹羽翼与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紧密交织。这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图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当“朱鹮之乡”的生态底色遇上“有机强县”的产业亮色,洋县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