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AI代写论文乱象:50元一篇月产50万字,灰色产业链曝光

时间:2025-10-14 15:03: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于晓艳

月产50万字论文50元一篇,AI代写灰色产业链曝光引发热议

近日,一条由AI技术支撑的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被媒体曝光。个别企业通过社交平台和兼职网站公开招聘‘撰稿人’,以‘组稿+AI’模式批量生产学术论文,每篇代写价格低至50元,月产量可达50万字。这一现象不仅颠覆了传统学术写作的边界,更引发了关于技术滥用、学术伦理和监管缺失的广泛讨论。

AI代写论文: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流水线’

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调查,这些代写公司普遍采用‘AI生成+人工润色’的混合模式:AI模型负责生成论文初稿,写手仅需进行干预、校正、包装和查重。整个流程如同一个‘黑工厂’,写手的专业背景被彻底模糊,同一人可同时承接医学、法律、工程等完全不相关的学科论文。

‘我去年毕业没找到工作,就进了这家公司。’写手李辉(化名)透露,‘一单论文收入几百到上千元,靠走量赚钱。AI生成初稿后,只要润色、补几个参考文献就行,查重服务要额外加钱。’更令人震惊的是,为规避平台监管,代写公司要求客户避免使用‘论文’等敏感词。10月13日,记者在某交易网站询问时,客服迅速提醒:‘你先撤回,内容违规了。’撤回后,客服解释称平台严禁论文代写,1万字论文AI代写仅需50元。

AI‘枪手’跨界网文:批量生产下的内容危机

AI代写的泛滥不仅限于学术领域,网文行业同样深受其害。初看AI生成的小说,情节、角色、场景似乎完整,语言也‘华丽’,但编辑和资深读者往往能在细节上发现破绽。网文编辑桃子指出:‘AI写作的人物关系模糊、情感薄弱、行动逻辑跳跃,看似完整却没有灵魂。’

网文作者小沈则表示,她的小说曾被AI抄袭、改编后出现在平台上。‘举报成功后,只得到一句‘内容相似,已下架’的反馈。’2024年4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十六家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部分平台随后出台AI辅助写作的边界规则。例如,晋江文学城、番茄小说等平台建立AI识别与签约分级机制,番茄小说从2025年5月起对AI生成内容实施分阶段签约、人工复核制度,强化原创保护。

‘低门槛、快变现’:AI写作培训吸引年轻人入局

与AI写作相关的培训机构正以‘低门槛、快变现’为噱头,吸引大量年轻人。26岁的刘蒙蒙告诉记者,她裸辞后焦虑不已,便报名了‘海盐AI写作课程’,花费5999元。‘朋友靠AI写作一个月收入稳定,我也想试试。’买课后,她被拉进一个名为‘AI+写作资料分享’的群组,群内成员上千人,课程内容涵盖‘AI生成论文技巧’‘平台投放变现’等主题。

监管困境:技术创新与伦理边界的拉锯

AI代写乱象的背后,是技术与伦理的激烈博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认知科学学会人工智能分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鹏指出:‘虽然学术界已注意到滥用AI技术的不端行为,很多主流期刊也明确禁止发表AI参与写作的论文,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违规判定标准和处罚规范,各单位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存在分歧,给行政管理造成困扰。’

在徐鹏看来,AI应被用于‘拓展性学习’而非‘替代性写作’。‘AI可以辅助查漏补缺,但不能成为完成任务的捷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王由海则建议,应从法律上确立AI生成内容的‘人类干预度’标准,区分不同层次的智力投入,以界定著作权归属。‘破解AI代写困局,不能止步于技术对抗,更要靠法律形成系统化治理。’

在法规层面,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的《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平台对AI内容合法性进行审核,且生成内容应当标识。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秦雯提醒:‘买来的AI代写论文或网文,可能因大量借鉴他人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侵犯著作权。买方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处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