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进入高峰期,进度超过六成。然而,近期多地出现的连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带来了严峻挑战。各地纷纷采取抢收抢烘等措施,全力保障秋粮安全归仓。那么,降温降雨对正在进行的秋收究竟有何影响?各地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河南:秋收遇连阴雨,抢收成关键
自9月份以来,河南已遭遇多轮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持续的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晾晒构成了严峻考验。部分地块的玉米因长时间浸泡而出现发芽情况,含水量高达35%以上,内部已发霉。
面对田间土壤湿度大、轮式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的困境,河南省及时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紧急调集近8000台履带式收获机投入抢收。这些原本用于收水稻的“客串选手”,如今成为了秋收救场的主力军。
河南:专项补贴助力,烘干设备普及
玉米收上来后,如何处理成为了一大难题。尤其是那些已被雨水淋湿、内部发霉的玉米,更是让人头疼。为此,从中央到河南省共下达了3.4亿元的新建烘干设备专项资金,效果立竿见影。
如今,在河南稍微成规模的收粮点,普遍都配备了烘干设备。以南阳邓州市为例,2023年之前全县烘干设备不足100台,而现在已增至300台左右。收上来的玉米经过烘干塔烘干后,再过光选机筛除霉变籽粒,确保了粮食质量。
山东青岛:抢抓短暂晴天,争分夺秒排涝抢收
在山东青岛,农户们紧紧抓住连阴雨后短暂放晴的有利时机,全力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应收快收。在平度市新河镇,当地农户请来无人机团队协助抢收玉米。目前,平度市植保无人机总量已达1600多架,大大提高了秋收秋种作业效率。
截至目前,山东青岛共投入195台烘干机资源,日烘干能力可达2.5万吨。全市秋粮应收面积382.5万亩,已收获204.95万亩。
山东济南:科学选种+抢烘干,保障秋粮归仓
在山东济南,当地通过科学选种和抢收抢烘干等方式,有效减少了秋雨带来的损失。今年夏玉米播种时,当地选用了具有抗倒伏、抗穗腐病等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同时,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玉米茎秆变得更加粗壮。
当地烘干塔正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运作,为周边的农户代烘粮食,确保了秋粮及时归仓。
江苏:集中机械资源,昼夜不停抢收抢烘
在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等地,9月中下旬以来持续阴雨天气,眼下玉米、大豆和部分水稻进入收获期。面对不利天气因素,多地打响抢收秋粮“保卫战”,调集机械设备开足马力抢收。
在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多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为了抢抓难得的降雨间隙期,徐州市铜山区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150台(套)抢收秋粮。截至目前,徐州铜山99.8万亩秋粮已收获50万亩,进度已过五成。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刚抢收的谷物水分含量同样因阴雨天气而偏高。当地粮食烘干厂24小时不间断作业,确保秋粮及时烘干入库。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连云港赣榆区启动粮食烘干应急预案,整合63个烘干中心,构建“农户送粮—企业烘干—统一仓储”闭环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当地295台谷物烘干机开足马力,日烘干能力达10.2万吨,能基本满足农户烘干需求。
安徽:多措并举应对秋收不利天气
当前正是安徽省秋粮作物大规模收获的关键期,但阴雨天气给部分地区秋粮收获带来了不利影响。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10月19日前安徽将有持续阴雨天气。面对这一形势,安徽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
烘干设备全力运行,开足马力抢烘秋粮
安徽肥西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有83万多亩,预计产量42万吨。截至10月16日下午,肥西县已经收获水稻50万亩。面对阴雨天气,当地引导种粮农民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应急抢烘,全县调度300余台烘干机不间断运转,所有烘干点均24小时作业,日均烘干能力达9000吨。目前肥西县已累计烘干粮食26万吨,占已收割粮食产量的95%。
多措并举应对不利天气
面对持续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的影响,安徽一方面加强各地收割机的组织调度,抓住降水间歇期开展集中突击收割,同时投入753个农机应急作业队应急抢收。目前,安徽省秋粮收获进度超过75%。另一方面,安徽引导各类烘干企业和作业点全面启动24小时粮食烘干作业,全省2万台烘干机满负荷投入使用,日烘干能力超过70万吨,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本轮降温降雨对秋收有何影响?
从昨天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同时,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出现分散性大雨或暴雨。那么,本轮降温降雨将持续多久?对秋收又有何影响?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分析指出,预计未来三天,华西到黄淮等地的降雨会增强,四川盆地东部到黄淮等地会有比较强的降雨。16日夜里到17日夜里,四川的东北部、重庆、贵州的北部、陕西的东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会出现大到暴雨,川渝、陕鄂交界的局地有可能出现大暴雨。18日雨带开始南压,20日起,黄淮连阴雨天气应该逐渐结束。
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
16日到19日,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累计下降4℃~8℃,最低气温0℃线会南压到华北北部,到陕西北部、甘肃东部一带,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气温。
未收地区积极避雨抢收并通风烘干
从农业角度看,华北西部、黄淮大部、江淮、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甚至大暴雨,将会导致上述部分农田土壤过湿状况持续或者加重,农田的渍涝风险就会比较高,秋收秋种的进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还没有收的地区应积极避雨抢收,并且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降低作物发芽霉变的风险。已经收的地块应及时排涝散墒,为适时的秋播创造条件。
东北地区和新疆:加快秋收,抢抓时机整地
东北地区大部、新疆等地以晴好天气为主,秋收的气象等级为适宜。因为有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上述地区将会出现大范围的霜冻,所以也需要趁晴好的天气加快秋收,同时抢抓封冻前的有效时间进行整地。
江南华南:加强晚稻田间管理,促进产量形成
江南和华南大部天气晴好,有利于晚稻的灌浆成熟期。所以各地需要继续做好晚稻的田间管理,促进产量形成,保证晚稻丰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