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梧桐叶隙,在山间石阶上投下斑驳光影。十岁的小真(化名)紧紧攥着妈妈的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没有哭闹的徒步。数公里山路,对这个孤独症患儿而言,不仅是体能挑战,更是一次突破社交壁垒的勇敢尝试。
10月19日,杭州西湖畔上演了一场名为‘天地课堂’的徒步画秋活动。十余组特殊家庭与普通家庭结伴,沿着浙大玉泉校区—杭州植物园—飞来峰—法云古村—法喜寺的路线开启亲子徒步。秋日微风中,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孩子的陪伴下诵读经典,稚嫩的读书声在山林间回荡。
孤独症患者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由于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中重度患者往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难以理解社会规则,最终难以独立生存。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跨越沟通鸿沟?
‘星空里互助公社’给出了创新答案。这个由两位孤独症患儿母亲发起的公益组织,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启动了‘户外亲子融合活动’和‘孤独症家长心理能量提升工作坊’两大项目,为特殊家庭搭建互助平台。
‘户外活动本身就是有效的康复干预。’发起人侯玉淘介绍,通过徒步、攀岩等运动结合认知学习,能显著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发育。‘我们不仅在徒步,更在重建一条通往社会的路。’
在杭州植物园,志愿者晏峰老师带领孩子们玩‘秋叶皇冠’游戏。这位兼具国学教师与蓝天救援队队员身份的志愿者,蹲下身轻声引导:‘你看,这两片树叶形状不同,你发现了美,真棒!’片刻沉默后,孩子露出了微笑,远处的母亲眼眶湿润。
活动中,原本抗拒触碰的‘星娃’们兴高采烈地戴上自制‘皇冠’。路过的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些突破看似微小,却是孩子们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有个孩子职教毕业后不愿出门,参加两次户外活动后,第三次竟主动要求参加。’侯玉淘欣慰地说。
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在此学会了包容与关爱,家长们则建立了支持网络。每周开展的‘心理能量提升工作坊’同样受欢迎,家长们通过专业心理咨询走出焦虑,学会接纳生命的不完美。
‘星空里’之名蕴含深意。发起人吴文姬表示,希望为孤独症家庭构建充满爱的港湾,实现‘同一星空,携手共建’的愿景。从户外活动到心理支持,组织不仅提供身心帮助,更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为特殊群体点亮希望之灯。
共富之路亦是残健融合的社会包容之路。实践表明,通过持续干预和家庭支持,孤独症患者能实现生活自理,甚至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既减轻家庭负担,更让他们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湖光山色间,这群在秋日暖阳下携手前行的人们,正用爱与坚持为‘共同富裕’写下温暖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