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吕少威)记者从15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五年间,北京市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集团内学校实现课程、师资等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9月15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会上表示,五年来,北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
教育扩容提质:学位供给与资源均衡双突破
据发布会披露,北京市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中小学学位超15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学压力。同时,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0%,通过名校带动、资源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薄弱校延伸,缩小区域、校际差距。
医疗便民升级:数据跑腿+基层强化
在医疗领域,北京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市民可通过网络预约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号源。152家医院实现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线上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持续完善,市民‘家门口’即可看常见病、购常用药。
‘一老一小’保障:养老助餐+普惠托育全覆盖
针对‘老老人’需求,北京发展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九成城乡社区,450余万名老年人就近解决用餐问题。针对‘小小孩’入托难题,提供普惠托位超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达94%,年轻父母‘带娃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杨秀玲强调,北京市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优质,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