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陈志背后的保护链:四层利益网络如何助其逍遥法外?

时间:2025-10-24 22:02:23 来源:吃瓜局 作者:吃瓜局

12万枚比特币被美国司法部没收,伦敦19处豪宅遭冻结,私人飞机、名表、毕加索真迹悉数被查扣——这不是好莱坞大片剧情,而是‘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的真实结局。这位初中辍学、曾当过网吧网管的福建人,如何在柬埔寨获封‘公爵’头衔?27岁成为首相顾问的背后藏着什么秘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操控的跨境诈骗网络骗取全球数十亿美元,却能逍遥法外十余年。



答案指向一条环环相扣的跨国犯罪保护链,涉及政商勾结、金融洗白、媒体包装与监管失守四大核心环节。

第一环:地方势力的‘默许’——犯罪天堂的生存法则

在柬埔寨、缅北等中央管控薄弱地区,陈志的诈骗园区如同‘独立王国’。铁丝网高墙环绕,持电棍的监工昼夜巡逻,员工遭遇殴打、饥饿折磨的场景触目惊心。这些本应被取缔的犯罪窝点为何能长期存在?



‘端掉一个园区,换个地方就能重开’的怪圈背后,是地方势力与犯罪集团的利益共生。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军阀直接参与分赃,将诈骗收入视为‘税收来源’。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不是管不了,是不想管!只要利益链不断,犯罪就不会消失。’

第二环:金融系统的‘洗白’——黑钱如何变身合法资产

陈志构建的洗钱网络堪称‘教科书级操作’:通过新加坡家族办公室、英属维尔京群岛空壳公司、英国房地产、美国加密货币投资等渠道,将诈骗所得层层漂白。更荒诞的是,其旗下‘太子银行’直接为犯罪资金提供‘洗白-存储-再投资’一条龙服务。



‘只要手续合法,银行就装看不见’的行业潜规则,让金融系统沦为犯罪帮凶。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的‘合规操作’,实质是将受害者的血泪钱包装成‘合法资产’。

第三环:媒体与机构的‘背书’——骗子如何变身‘慈善家’

陈志的‘包装术’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太子集团在柬埔寨大举投资地标建筑,国内媒体将其吹捧为‘华人商业传奇’‘南洋豪商’,2021-2022年更连续斩获‘社会责任典范奖’。更讽刺的是,山西商务厅、福州市侨联、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等机构竟为其项目站台。



‘这些奖项和报道不是真相,是遮羞布。’知情人士透露,部分机构在招商考察时未尽调查义务,客观上为犯罪集团提供了信用背书。

第四环:监管的‘集体失明’——跨国犯罪为何难被遏制

美国司法部通过区块链追踪技术,获取比特币私钥并创下12万枚没收纪录,暴露出亚洲国家监管的严重滞后。陈志资产在香港、韩国、东南亚流转多年,为何无人彻查?



‘各国监管规则不一,犯罪分子专钻空子。’专家指出,直到美国‘一锤定音’,相关国家才启动资产冻结程序,这种‘事后补票’的监管模式亟待改革。

斩断利益链:全球反诈的必由之路

陈志案的落幕既是正义胜利,更是一记警钟。它打在纵容犯罪的地方势力脸上,打在装睡的金融机构脸上,也打在盲目吹捧的媒体脸上。当社会将‘有钱=成功’奉为信条时,我们是否该追问:这些财富的源头究竟浸透了多少受害者的血泪?



陈志的‘保护伞’不是某个大人物,而是这条从犯罪到洗白的完整利益链。唯有全球监管机构联手,斩断政商勾结、金融洗白、媒体包装三大环节,才能让‘李志’‘王志’们无处遁形。这场反诈战争,没有旁观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