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国唯一兵城格尔木:半数人口为军人,安全指数全国领先

时间:2025-10-25 18:55:19 来源:通文知史 作者:通文知史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隐藏着一座特殊的城市——这里每两位行人中就有一位身着军装,半数人口拥有军人身份。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兵城"的格尔木,究竟如何铸就其独特的安全基因?



筑路大军的传奇起点

1954年的戈壁滩上,慕生忠将军带领筑路大军面临关键抉择。当被问及"格尔木在哪里"时,这位开国将军将铁锹狠狠插入荒漠:"我的帐篷扎到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这个充满魄力的决定,让地图上模糊的坐标变为进藏大本营的现实。

18磅铁锤在筑路者手中传递,每人80次挥击磨出水泡的双掌,仅用7个月便打通25座雪山,建成1283公里高原公路。这段创造世界公路史奇迹的历程,奠定了格尔木"兵城"的基因——从建城之初,这里就是一座永不撤防的军营。



从帐篷到绿洲的蜕变

筑路大军成为首批市民,他们不仅修建房屋、平整街道,更在戈壁滩上创造了生存奇迹。面对"种活一棵树比养娃难"的调侃,三代人持续植树造林,如今4万多亩林地环绕城市,将不毛之地变为戈壁绿洲。

格尔木的崛起与青藏公路密不可分。作为进藏必经枢纽,这里组建了运输站、工厂、医院等完整配套体系。第二小学的国防课堂、部队医院的资源共享,印证着军民融合已深入城市血脉。



安全基因的深层密码

2025年平安建设数据显示,格尔木市通过"三维驻点"模式实现全天候服务:政法部门常驻保障、专业力量轮驻处置、应急人员随驻补充。全量汇聚的网格数据与现场反馈信息,构建起智慧化治安防控网。

这座城市的安全密码,藏在特殊的人口结构中。半数军人构成的治安防线,不仅震慑犯罪分子,更塑造了严谨有序的社会氛围。1956年唐古拉山暴风雪救援中,204名官兵在零下40度环境奋战25昼夜,50多人冻伤、4人截肢的代价,换来780多位长眠雪山的英灵守护。



从兵城到枢纽的跨越

如今的格尔木已蜕变为西部战略要地。作为青藏高原唯一炼油厂,30年累计加工原油3134万吨,通过格拉管道向西藏输送成品油1060万吨,彻底改变民族区域能源结构。连接五省区的物流枢纽地位,随着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建设持续强化。

军民共建的温暖仍在延续:300万元帮扶资金整修百余公里乡村道路,400人次学生获得资助,粉条加工设备让红柳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座从六顶帐篷起步的城市,正以三十万人口的规模,向世界展开包容的怀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