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麦媒体对前世界第一沃兹尼亚奇的复出计划发表了极具争议性的评论,甚至直言其若选择重返赛场将“非常鲁莽”,并直接建议她“应该退役”。然而,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沃兹尼亚奇的强硬反击,她通过社交媒体公开驳斥了相关观点,同时强调自己复出的权利与实力基础。
丹麦媒体BT近日发布了一篇关于沃兹尼亚奇复出可能性的分析文章,其中引用了网球专家Peter Bastiansen的观点,称“如果沃兹尼亚奇决定复出,那将是轻率的”。这一评论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并直接点燃了当事人的怒火。

沃兹尼亚奇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回应:“Peter Bastiansen在媒体上欺负我、对我人身攻击,以及谈论他一无所知的事,已经过去20多年了。”她言辞犀利地指出:“Peter是个小丑,作为一名‘网球专家’,你应该知道规则。如果你自己从未打过高水平比赛,要记住这些规则可能很难。”
针对复出参赛资格的问题,沃兹尼亚奇特别强调:“我的世界排名冻结在第71位,这意味着我不需要外卡就能参加大赛。”她还补充道:“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和顶级网球水平,我有权做对我和我的家人最有利的事情。”

沃兹尼亚奇在回应中还质疑了丹麦媒体引用消息来源的专业性:“关于2’s De Cakon的负责人,我很困惑,为什么TV2、BT和其它媒体继续引用他的话,而丹麦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专家!”她特别指出一个事实:“沃兹尼亚奇已经一年多没打网球了。”这句话似乎暗示媒体对她近况的了解相当有限。
这一回应迅速引发了网球圈的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WTA教练表示:“卡罗琳(沃兹)的回应虽然强硬,但她确实有理有据。媒体经常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退役与否是运动员个人的选择。”

沃兹尼亚奇的强硬态度在社交媒体上也获得了大量球迷的支持。一位网友在推特上写道:“支持沃兹!要不要复出是人家自己的事,媒体凭什么指手画脚?”另一位网友则调侃道:“媒体是不是忘了沃兹曾经是世界第一?人家对网球的理解不比那些‘专家’深刻得多?”还有网友评论:“沃兹排名冻结在第71位,这就是实力的证明。她想回来随时可以回来,不需要任何人批准。”更有网友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女性运动员总是面临这种额外的评判,什么时候该退役,什么时候该复出,什么时候该生孩子…为什么总是要对女性的选择说三道四?”

与此同时,在男子网坛,梅德韦杰夫则展现出对自身状态的清醒认知和十足信心。在巴黎大师赛的赛后,梅德韦杰夫与穆纳尔有过一番颇有争议的交流。穆纳尔表示:“如果你那样打……祝你好运!”梅德韦杰夫则幽默回应:“很抱歉,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梅德韦杰夫在采访中详细分享了对自身状态的评估:“整个亚洲赛季对我至关重要,包括阿拉木图决赛在内的成绩——毕竟我认为那里更接近亚洲而非欧洲。我在亚洲确实打得很好,但觉得自己在北京和上海的表现也不错。至于维也纳站,在经历连番激战后确实难以调整状态,这需要循序渐进。”

他自信地表示:“我知道自己正无限接近网球生涯的巅峰状态,无论是250赛还是大师赛,我都能再次高举奖杯。目前我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满意。”梅德韦杰夫也坦承保持状态具有挑战性,他坦言:“我必须在所有的比赛中都保持这样的状态,但这就是网球不容易的原因。以前我不可能在所有的比赛中都保持这样的状态。”
他对比了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今年的比赛会更艰难,状态也会更起伏,但我很高兴我仍然能保持这样的水平。”这番表态展现了一位顶级职业选手的自我要求和务实态度。

ESPN网球分析师在社交媒体上点评道:“梅德韦杰夫这种对自身状态的清醒认知,恰恰是顶尖球员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他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明白面临的挑战,这种平衡感很难得。”
梅德韦杰夫关于“接近巅峰”的表态也引发了很多网球迷的讨论。一位网友调侃道:“梅总每年都有这么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不小心’赢球了。”另一位网友评论道:“梅德韦杰夫一直是个实诚人,状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种坦诚很难得。”还有网友分析道:“梅德韦杰夫的比赛一直很有智慧,他现在更懂得如何分配体力,如何制定参赛计划了。这是成熟的表现。”更有网友对梅德韦杰夫的前景表示期待:“如果梅总真的接近巅峰状态,明年的大满贯竞争就更有看点了!”

无论是沃兹尼亚奇面对媒体质疑时的强硬态度,还是梅德韦杰夫对自身状态的清醒认知,都展现了现代网球运动员的独立精神。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外界的定义,而是主动塑造自己的叙事——在赛场上,也在赛场外。(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