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至21日,备受瞩目的“尤尼克斯杯”中国残疾人羽毛球国际赛在北京顺义体育馆隆重举行。这是北京时隔多年再次承办国际级残疾人羽毛球赛事,世界羽毛球联合会(BWF)特别选派专业分级师进行赛事分级认证。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赛,中国国家残疾人羽毛球队派出包括曲子墨、刘禹彤等残奥冠军在内的主力阵容,同时多位新秀选手完成国际赛事首秀。
根据世界羽联残疾人比赛体系,赛事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别包含四年一届的残奥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世锦赛;第二级别细分为三个等级赛事。本次北京站赛事属于第二等级重要积分赛,冠军可获得8000个世界排名积分。随着2026年残疾人羽毛球世锦赛和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进入筹备阶段,本站赛事成为运动员获取巴黎残奥会参赛资格的关键战役。
残疾人羽毛球赛事采用科学分级体系,涵盖肢残、听障、智障三大类别。其中肢残项目已纳入残奥会正式比赛,听障运动员参加聋奥会,智障选手参与特奥会。本站赛事设置六个肢残分级项目:WH1(轮椅1级)、WH2(轮椅2级)、SL3(下肢残3级)、SL4(下肢残4级)、SU5(上肢残5级)、SH6(矮小身材6级)。世界羽联特别选派分级员进行现场认证,确保赛事公平性。
得益于世界羽联的专业分级支持,本次赛事涌现出众多新面孔。中国队在曲子墨、刘禹彤等残奥冠军的带领下,派出包含多名国际赛事新秀的阵容参赛。针对部分级别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组委会创新采用灵活配对机制:通过赛前快速匹配帮助运动员组建双打组合,确保每位参赛者都能获得充分比赛机会。这种安排使得多个组别出现跨国组合,WH1/WH2双打、SL3/SL4混合比赛等特殊赛制成为亮点。
赛事组委会特别设置并组比赛机制,当某些组别参赛人数较少时,将相近级别合并进行。例如WH1与WH2双打合并、SL3与SL4部分比赛合并,甚至出现男女双打同场竞技的特殊场景。这种创新安排既保证了比赛竞技性,又体现了残疾人体育的人文关怀。
相较于健全人赛事的激烈对抗,残疾人羽毛球赛场洋溢着更多温暖与感动。裁判团队在执裁过程中展现高度人文关怀:轮椅项目挑边时主动弯腰或半跪交流,比赛结束后坚持下裁判椅与运动员握手致意。这种细节处理让每位参赛者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平等。
赛场上处处体现着运动员之间的友爱互助。轮椅项目比赛中,当选手因急停急转导致轮椅翻倒时,对手会立即暂停比赛上前搀扶,技术官员也会迅速提供协助。这些充满温情的瞬间,折射出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身体的局限无法阻挡对运动的热爱,轮椅上的飞扬同样能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