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2026苏超展望:热度持续攀升,商业文旅竞技价值全面升级

时间:2025-11-02 18:44:0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2025年5月10日至11月1日,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苏超”)以175天赛程、85场比赛、超243万现场观众(场均2.8万人)的惊人数据,成为上半年中国体坛最受瞩目的现象级赛事。随着决赛上座率刷新纪录,这场由业余赛事引发的足球热潮,正引发外界对2026年赛事发展的深度期待。


热度延续:政策支持与群众基础双重保障

从5月首轮比赛引爆关注,到国庆前彻底破圈,苏超仅用两个月便奠定中国最火业余赛事的地位。江苏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在《政风热线》中明确表态:“苏超不仅要办下去,还要办出特色与水平。”这一承诺获得多方印证——《足球报》首席记者陈永指出,以行政区划为参赛单位的城市联赛已成中国足球新风口,继苏超后,“赣超”“湘超”“川超”“渝超”等超10个省级联赛相继落地,2026年预计突破20个省市。

德国《转会市场》中国区管理员朱艺透露,苏超已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作为推广案例,其催生的体育消费促进措施正被多地借鉴。新华社分析认为,城超的火爆源于情感归属: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等普通群体获得代表城市出战的机会,形成全民参与的足球文化。数据显示,本赛季南京队6个主场吸引26.4万观众,苏州、盐城分列二三位,证明赛事已形成稳定的地域化观赛群体。


商业价值:从本土赞助到全国品牌争夺战

苏超的传播破圈直接带动赞助市场升级。6月13日,京东与伊利同步宣布成为赛事官方赞助商;常州VS南京比赛中,街边烧烤店与知名品牌同场亮相的场景引发热议。据权威媒体报道,本赛季官方赞助席位价格达300万元,江苏银行、今世缘“国缘V3”、运动品牌卡尔美等本土企业构成主要赞助阵容。

业内人士透露,2026年赞助商价位将显著提升,全国性企业已提前展开争夺。赛事组委会对赞助商选择设定文化认同门槛,拒绝短期逐利行为。陈永建议,苏超需在IP打造上持续发力,通过举办城超冠军对抗赛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朱艺提出增设女足比赛和区域联赛的设想,目前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已率先布局城市联赛体系。


文旅融合:消费引擎与赛事运营深度绑定

11月1日决赛62329人的上座率再创新高,而南京奥体中心近三轮比赛连续刷新纪录:10月18日半决赛吸引61565人,国庆期间纪录为61355人。常规赛13轮78场比赛累计观赛人次达211.8万,场均2.7万人。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报告显示,95.9%的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营收379.6亿元。

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体育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3%,其中体育组织业务增速达27.9%。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国庆前五天全市接待游客1406.4万人次,同比增长13.4%,苏超首场淘汰赛当晚即涌入6.1万球迷。南通队半决赛点球大战击败无锡后,全市接待游客50.46万人次,旅游收入3.11亿元,重点监测酒店入住人数同比增长11.9%。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2026年苏超将开赛时间提前至五一假期前,确保覆盖两个黄金周。季后赛拟引入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增设后五名排位赛,预计增加比赛场次。许秋红表示,赛事将通过优化时间设置与文旅活动深度绑定,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


竞技提升:青训体系与球员归属成关键

首届决赛南通队与泰州队的对决引发球员归属讨论。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澄清,泰州队与长春亚泰合作,球员均为泰州户籍或学籍,符合参赛规则。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建议,赛事应强化球员与城市的关联性,通过规定年轻球员出场名额倒逼青训发展。朱艺认为,增设女足和区域联赛可扩大足球人口“蓄水池”,目前三级职业联赛注册球员不足3000人,城超为非职业球员提供重要舞台。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社会足球人口增长将为职业联赛奠定基础。业内人士指出,城超不仅帮助青少年球员积累实战经验,更为退役职业球员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完善了中国足球赛事生态链。随着2026年赛事在竞技规则、赛制设计上的持续优化,苏超有望在保持热度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与竞技水平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