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苏超落幕启示:政通人和与民同乐的文化力量

时间:2025-11-02 19:16:34 来源:人格志 作者:人格志

文丨将爷

周末的夜晚,我忙碌至十点才归家。然而,在十点前的车程中,我有幸目睹了苏超决赛的巅峰对决——一场惊心动魄的点球大战。

最终,泰州队以4:3的比分力克南通,成为了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


尽管我并非这两支球队的忠实粉丝,但那一刻,我内心的激动与热血却难以抑制。

点球大战时,我紧张得仿佛置身于阿森纳欧冠半决赛的生死战场,只是,这次我竟不知为谁而紧张。

这种莫名的情感激荡,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种深刻而难以言喻的情感,正是文化的本质所在。

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文化更值得我们敬畏呢?

比赛结束近半小时,我的朋友圈依然被这场赛事的消息刷屏。原来,许多非江苏人也被这场比赛深深打动,借此传递着各种情绪价值。

我忍不住也发了一条动态:

城市足球,本质上是文化的力量比拼。苏超之后,神州再无超!

或许,这句话会得罪不少人,但我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我离开江苏已近20年,如今已完全是个外省人。而且,我长期生活的重庆,也在举办渝超联赛。

重庆人,袍哥人家,自然也不甘示弱。

然而,足球终究不仅仅是热血的竞技,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产业的闭环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必须是创新的,必须有文化的支撑。

我认为,当前各省的城市足球联赛,大多都在模仿苏超的模式。但请注意,抄袭永远无法带来冲击灵魂的力量。

就像我们写文章,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语言,去看见另一个独特的自己。那个自己,一定是全新的,关联着自己所有的爱与痛。

苏超的成功,恐怕连江苏自己也未曾预料。这无疑是为新江苏增添了一抹亮色。我曾在江苏的淮安、徐州、南京生活过,人生的一半多时光都在江苏度过。但离开20年后,我以为自己已失去了对江苏的乡愁。

然而,苏超让我重新找到了观望故乡的载体,原来,我对故乡的所有情感,都未曾消逝。

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会隐入尘烟,要想再次勃发,必须有一种激发的力量。

这就是文化。苏超,让这种文化有了出口。

今晚,当我们回味苏超时,究竟应该回味什么?

比如,提到“官方造梗”,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平权。

说句可能有些“马屁味”的话——这才是真正的政通人和。

很多人谈论苏超时,都会提到文旅、经济等方面,这当然没错。但苏超的本质,是在用江苏的文化和经济底蕴,进行一次真正的大展示。

在经济不确定性极大的背景下,在文化多元带来人心撕裂的背景下,苏超的别开生面,才是真正的内循环,才是政通人和之下的文化活动和经济流通。

下面,就要说到本文的关键了。

那么,到现在,全国“省超”已经操办得很多了,有的地方很操心,但办得很操蛋,这说明什么?

说白了,草台班子就是不行,没文化就是真可怕,外行领导内行就是害死人。

踢足球不是好勇斗狠,有的地方把人都踢残了,那就是没文化,踢成了脑残足球。

江苏人是很牛逼的,他们是在通过讲好苏超故事,来讲好江苏文化,进而讲好江苏故事。

我看了各种版本的苏超故事表达,包括新华日报出的新书。

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在干“以足球为切口,以文化为载体,以经济为驱动”的与民同乐大事。

他们干成了。那,今晚,我要告诉你干成了的最大秘诀——江苏,是全民参与了。


那,别的地方到底应该怎么抄作业?

还是那句话,政通人和,百废才兴; 与民同乐,双向奔赴。

要我说,真学苏超,不妨就先好好反思一下。

都来想一想,本地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有多少人,现在都已经不再跟头头脑脑们玩了。

我话说得有些猛了,但,都是肺腑之言!

听不进去的,连啃江苏脚底板老皮的资格都没有。


ps:全文完,共1460字。如果觉得我的点评很猛很精彩,可以考虑买我新书,内容更猛更有味!

欢迎大家扫下面二维码,能加我一个星标,或者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期待一键三连,谢谢各位!

请欢迎关注人格志视频号,方便我们在直播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