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家这样的豪门家族中,每个孩子从出生起便面临着不同的命运。长房的优势与荣耀,往往是二房、三房的孩子难以企及的。然而,这并不妨碍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霍文逊便是这样一个被父亲霍英东深深宠爱的孩子。

霍文逊出生于霍家二房,是霍英东先生心头不可替代的存在。知情人士透露,霍文逊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父亲霍英东的偏爱。这种偏爱,或许源于霍英东对二太太冯坚妮的深情,冯坚妮作为霍英东的心头白月光,即便离婚带着孩子,也最终被霍英东迎娶进门。

冯坚妮与霍英东的爱情,深沉而内敛,他们不张扬,却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尽管霍英东后来又有了三太太林淑端,但冯坚妮从未因此传出与霍英东的感情变故。她不争不抢,平平淡淡地活出了九十多岁的高龄,成为了霍家的一段佳话。

相比之下,二房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却面临着诸多限制。从出生起,他们便被要求不能经商,不能在同一领域与长房子女进行生存竞争。这种霸道的规定,无疑是对二房子女的一种束缚。然而,冯坚妮却从未反抗,她带进霍家的儿子霍文芳曾为此不平,甚至偷偷跑去美国开创事业,但最终未能成功。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亏欠,霍英东对霍文逊几乎拿出了百分百的父爱情怀来宠爱他。霍家文逊大厦便是以霍文逊的名字命名的,他还参与了霍家众多产业的决策。霍英东甚至曾对外表示,如果霍文逊对商业感兴趣,他愿意将整个家族的产业交给他。

然而,霍文逊的兴趣却并不在商业上。他成年后虽然参与了不少与父亲一起的商业洽谈,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医学事业。有人说霍文逊像母亲冯坚妮,在霍家这样特殊而复杂的大家庭中淡然处之,懂得收束贪婪,既不想打破家族的平衡,也不想因为自己而搅乱全家的平和。

1982年,霍文逊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在玛丽医院、伊利沙伯医院以及东化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外科进行学习、钻研。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9年,他一举拿下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章: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

那一年霍文逊52岁,父亲霍英东已经离世3年。这一重大奖项未能让老父亲见证,或许是他心头最大的遗憾之一。但霍英东应该早对这个儿子有所了解,当年他为儿子专门设立医学基金的时候,想必就已经知道,这个热衷于医学研究的儿子会成绩斐然,会让霍家满门荣耀。

确实如此,霍文逊如今不过68岁,但属于他的成就远不止领袖奖。2014年,他还拿下了葛兰素和平奖。这个和平奖在国际上的重量相当于诺贝尔奖,专门用于表彰为人类和平以及尊重人的生命的尊严而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和团体。

霍文逊拿此奖时才57岁,没有父亲财力的支撑,也没有家族声望的炒作,凭的就是自己的医学能力以及追求精神。这样的霍文逊,比起长房的三个儿子,是不是又有别样的不同与骄傲呢?

在这个现实面前,霍文逊恰恰是凭自己的努力,上不负父母重望,下不负自己的努力追求,用一生的坚定和淡然,取得了如此成就。其人生荣耀,又岂不是长房三个兄弟可及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