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男篮比赛即将拉开帷幕。以周琦、胡金秋、孙铭徽为主力班底的四川队剑指总冠军,而广东队则拥有赵睿、胡明轩、徐杰等实力球员,同样期待在主场争得最高荣耀。这场巅峰对决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球迷困惑的现象:为何河南籍的辽宁青训球员周琦,会身披四川队战袍?

细心的球迷会发现,周琦虽是河南新乡人,但职业生涯与辽宁青训密不可分;胡金秋、孙铭徽等浙江广厦主力,以及赵睿、胡明轩等广东队核心,他们的籍贯与代表省份均存在“错位”。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从篮球到足球,从田径到游泳,全运会赛场上“籍贯与代表队不符”的案例屡见不鲜。这究竟是违规操作,还是合理合规的竞技策略?

周琦的全运会履历堪称跨省流动的经典案例:自幼加入辽宁青训的他,无论效力CBA新疆队还是NBA火箭队期间,均代表辽宁队出战全运会。2025年,尽管已加盟CBA北京男篮,他却选择在全运会为四川队效力。这一决定背后,是四川队以600万元薪酬(含冠军奖金)的诚意邀约——这一报价甚至超过周琦在CBA的顶薪。

四川队的“豪华阵容”远不止于此:浙江广厦主力胡金秋、孙铭徽、赵岩昊集体“转会”,主教练王博亦执掌四川教鞭。广东队则更显“多元”——14人阵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其中赵睿(黑龙江籍)、胡明轩(新疆籍)等球员虽非广东本土,却因青训经历获得代表资格。这种“梦之队”模式,正成为全运会的新常态。

全运会球员归属的核心,并非籍贯,而是“注册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两条关键规则:
1. 短期注册制:运动员可在全运会注册周期内(赛前1-2年)与某省份体育局完成注册,从而获得代表资格。例如,四川男篮通过短期注册引入周琦,并与浙江广厦合作签约胡金秋等球星,迅速组建争冠阵容。
2. 青训队伍共建:若球员与某省份俱乐部有长期合作(如青训体系培养2年以上),即使籍贯不符,也可视为“该省培养人才”。广东男篮便是典型——其与广东省体育局签有长期协议,广纳全国篮球苗子,赵睿、胡明轩等球员均因青训经历获得全运会参赛资格。

全运会成绩直接关联地方体育局的考核、经费与荣誉。相比漫长的人才培养周期,通过引进明星球员“快速提升成绩”成为经济强省的选择。例如,四川省体育局以高薪吸引周琦,虽遭辽宁方面反对,但后者因财力有限最终放弃匹配报价。

对球员而言,全运会是重要的“外快”来源。周琦若助四川夺冠,税后收入可达300万元;赵睿、胡明轩等球员虽薪酬较低,但能获得地方体育局的资源倾斜,如商业代言、退役后工作安排等。这种“地方要成绩,球员要收益”的模式,本质是一场双赢交易。
支持者认为,跨省流动提升了比赛观赏性。过去全运会篮球赛场常由辽宁、广东“轮流坐庄”,如今四川引入强援后成为夺冠热门,强弱差距缩小,战术风格更趋多元。例如,四川本地小将与周琦共同训练,技术提升显著。

反对者则质疑公平性。经济强省通过“砸钱”引进明星球员,而青海、宁夏等省份因财力有限难以竞争,长期垫底的成绩进一步削弱其青训动力。更有人批评,全运会本应培养本土人才、激发归属感,如今却沦为“富豪省份的俱乐部联赛”,背离赛事初衷。
全运会的“跨省打工”现象,折射出地方体育利益、球员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复杂绑定。从浙江广厦主力“打包”加盟四川,到广东男篮“14人来自14省”的多元阵容,这一模式既为赛事注入活力,也引发公平性质疑。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男篮比赛即将打响,这场争议与精彩并存的体育盛宴,值得每一位球迷关注。

全运会U20足球比赛已率先开踢,男篮正赛将于11月4日下午打响。无论争议如何,这场体育盛宴的精彩程度,已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