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国内权威媒体《足球》报对刚刚结束U17女足世少赛征程的教练王洪亮进行了专访。王洪亮教练在采访中,深入分享了从备战到参赛的种种经历与深刻感受。

总结参赛感受:无憾征程,差距与进步并存
王洪亮教练用“没有遗憾”来总结此次参赛感受。他坦言,队伍在备战过程中付出了诸多努力,与顶尖强队相比,最直观的差距体现在高压之下身体对抗中的运动表现,确实不在同一维度或级别。不过,他也欣慰地看到队员们建立了良好的体能基础,对技战术有了较好的理解。现代足球强调转换与快速,因为在阵型排好后,打破对方防线难度较大,所以转换环节至关重要。目前,队伍已达到世界杯二档球队标准线,能够将比赛和状态掌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是明显的进步。当然,未能更进一步也令人遗憾,身体对抗上的差距确实存在。
首战挪威的备战:细致分析,战术得当
杯赛首战意义重大,积分对后续比赛影响深远。因此,对挪威队的分析极为细致。从对阵挪威队,以及与喀麦隆、新西兰的热身赛,还有和厄瓜多尔队的比赛来看,多场比赛都出现大比分。若发挥出色,进球数可能不止5个。在比赛中,队伍快速进球后,对方防守出现混乱,心理防线被击溃。挪威队作为欧洲区第二名,实力不容小觑,但毕竟是青少年队员,被快速进球后有些不知所措,准备也不如我们充分。总体而言,对挪威队和厄瓜多尔队的战术分析较为到位。例如对阵厄瓜多尔队时,针对其9号巴尔韦德和10号格拉,改变原有阵型,安排两名队员进行1对1防守,成功限制了对手特点。
和美国的比赛:有抗衡之力,伤病影响战术
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失球前队伍表现不错,但失球后出现崩盘,不过70分钟后仍有机会。这场比赛表明,队伍并非没有与对手抗衡的能力,只是防守端的张克璨和陈钰荧受伤,对战术平衡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何不选择摆大巴:注重成长,展现特色
有人认为若摆大巴采用631或721阵型,对手进球数可能减少。但王洪亮教练认为,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按此阵型踢意义不大。即便结果不错,如踢平强大对手或点球获胜,但对孩子们成长无益。关键是要展现自身内容、技术和特色。
对标朝鲜队:苦练为王,节奏制胜
教练组研究了朝鲜女足国少队的比赛和训练。日常训练中,队员每天最低保障跑动距离为8000米到1万米,强度课的高速跑和冲刺跑都有固定数据,且以三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强度课,为世界杯强度做准备。备战中还与男足青少年队比赛,从脚弓传球、带球等方面提升队员能力。朝鲜队转换以长传打身后为主,采用424阵型,前面顶四人,比赛节奏不受对手影响。若在场上跑不动,与朝鲜队比赛会倍感吃力。朝鲜队底线到底线(100米)的冲刺能力极强,能持续一个上午,其夺冠秘诀正是苦练。
展望未来:多交手,高强度训练与出国比赛
本届世界杯两场输球,主要原因是此前与美国队和巴西队未进行过热身,对欧美强队了解不足,交手机会也少。若想尽快赶上国际水平,需进行高强度训练,即狠练,同时一定要出国多踢高质量国际比赛,回来自我修正,再练再出去,如此循环,定有希望。
背后的故事:队员坚韧,令人感动
陈钰荧在对阵巴西队时受伤,嘴唇缝了5针,却仍想继续比赛,这种精神令人动容。训练强度大,队员们坚持下来,也让教练组感动不已。有时教练组都觉得训练过狠,但队员们为梦想而战,坚持了下来。姑娘们进球时,教练组会点赞,问及要求,她们说想要一双足球鞋,这便是给姑娘们的训练奖励。
点评球员周欣怡:出国踢球,未来可期
周欣怡的表现已引起欧洲球队关注。王洪亮教练认为,这些孩子若有机会,18岁前一定要出国踢球,不一定在一线或一流队伍,能在第二级别队伍站稳脚跟也不错,从未来发展角度,一定要出去踢。
未来女足的趋势:控球转换,对抗男子化
从国际女足发展潮流来看,未来女足要在场上掌控比赛,控制球权,抓好转换。西班牙队、美国队、日本队均采用此打法,且国际女足对抗越来越男性化,这已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