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1月3日全国猪价指数监测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其中辽宁、吉林两省每斤生猪价格较前一日大幅下跌3-4毛钱,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行业监测数据,11月3日辽宁省生猪均价跌至8.2元/斤,较前一日下跌0.35元;吉林省均价8.1元/斤,跌幅达0.4元。这是自10月中旬以来东北地区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也是全国猪价回调最明显的区域。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东北猪价暴跌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规模养殖场集中出栏量增加,二是北方气温骤降导致运输成本上升,三是终端消费市场接受度有限,形成供需失衡。
与东北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南地区猪价保持相对稳定。广东、广西等地生猪均价维持在9.5-9.8元/斤区间,仅出现0.1-0.2元的微幅调整。这种区域分化格局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存在明显的供需差异。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4%,显示产能持续恢复。但冬季是传统消费旺季,叠加近期多地出现降温天气,理论上应支撑猪价。然而当前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现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多位行业分析师认为,11月中下旬前猪价可能维持震荡调整态势。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以下指标:一是规模场出栏节奏,二是冻品库存消化情况,三是终端消费市场恢复程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猪肉价格较9月高峰期已有明显回落,但距离完全回归合理区间仍需时日。建议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采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