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的亚洲三大杯赛激战正酣,然而在小组赛前三轮比赛中,来自中超的四支球队却集体陷入了低迷状态。据统计,中超球队总成绩仅为2胜4平6负,这一成绩不仅远逊于韩日等传统强队,甚至还落后于泰国、越南以及印尼的两大劲旅——万隆(亚冠第二联赛2胜1平)和德瓦联(亚洲挑战者杯2胜1平)。

一到国际比赛,中超球队就“腿软”似乎已成为了一种难以摆脱的顽疾。同样面临一周双赛的密集赛程,为何中超球队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会如此之大?这背后,体能储备与轮换制度的不足无疑是重要原因。
回顾中超联赛近年来的表现,不难发现其整体竞争力正在逐年下滑。2022赛季和2021赛季,中超均以替补阵容出战亚冠,成绩自然难言理想。到了2023-24赛季,中超在亚冠的积分仅为11.9分,位列亚洲第五,前四名分别为沙特、日本、韩国和阿联酋。而到了2024-25赛季,中超的积分更是下滑至10.25分(受山东泰山被处罚影响,得分全部扣光),排名也跌至亚洲第14位,落后于沙特、日本、阿联酋、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卡塔尔、伊朗、澳大利亚、约旦、柬埔寨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联赛,创造了自甲A重返亚洲赛场以来的最差成绩。

目前,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平均得分仅为2.5分,且由于参赛球队数量明显多于东南亚其他队伍以及西亚联赛,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分数来提升排名。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今年,沙特、日本、韩国和阿联酋等传统强队成绩依旧稳健,而伊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联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对于中超来说,当前的问题已不再是追赶泰超等联赛,而是如何拉开与身后这些联赛的差距。按照马来、印尼等联赛的得分势头,要不了几个赛季,他们就有可能追上甚至超越中超。
从赛程安排来看,目前大部分联赛都刚刚开始新赛季的征程,而中超则已经接近大结局。这意味着,印尼、马来、越南等联赛的球队正处于体能储备的巅峰期,而中超球队则已经疲惫不堪。此外,与中超一样不跨年举办的联赛只剩下韩日两国。然而,日本联赛有38轮常规赛外加2个杯赛,韩国联赛常规赛三循环外加保级组和争冠组的5轮循环赛。相比之下,中超每年比韩日少踢9到15场比赛,这还不包括连续几个月国际比赛日不安排热身的国足赛事。

在球员轮换方面,中超也明显慢了一步。目前的中超球队仍然依赖一套阵容打天下,而江原FC、广岛三箭等队伍本赛季出场超15次的球员已多达18到19人,且部分球员还是年轻球员。这种轮换制度的不足导致中超球员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比赛中容易陷入疲劳状态。
在外援方面,中超球队也面临着人数不足和比赛场次不多的困境。相比之下,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联赛的球队都拥有接近10名外援,越南球队也在不断增加外援人数(2支球队都在8外援以上),且河内警察和南定队都有超过2名以上的归化球员。这些外援的加入无疑提升了这些联赛球队的整体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足惨败越南的前一年,我们就曾转载过越南媒体对国足的分析。他们认为吴曦和唐淼是突破口,理由是两人年龄偏大。果不其然,在随后的比赛中,李霄鹏的球队客场输球,后腰和右后卫位置被对手压制(唐淼没有入选,主力右后卫张琳芃比唐淼年龄更大)。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体能和年龄因素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目前,在亚冠、亚冠第二联赛和亚洲挑战者杯赛中,韩日和东南亚球队的本土球员都很年轻。如05年的武诚永(河内警察队的门将)、00后的宫代大圣、99年的佐佐木大树、李公黄英(南定中场)、拉姆达尼(万隆队前锋)等年轻球员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而中超球员则发挥一般,有限的进攻和进球大多都是外援之间的配合。

或许,王燊超、吴曦、王刚等80后球员在中超赛场上还能力挽狂澜拯救球队。但在亚冠赛场上,仅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中超球队要想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在体能储备、轮换制度以及外援政策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提升。
PS:湖北老球迷写稿不易,方便的话请关注湖北老球迷,并点赞湖北老球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