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某老旧小区因加装电梯问题引发居民激烈争执,在社区调解过程中,一名年逾七旬的老人突然倒地猝死。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相关责任方赔偿死者家属12万元,该事件引发社会对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的广泛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小区建成已超过30年,居住群体以老年人为主。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低层住户与高层住户在费用分摊、采光影响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事发当日,社区组织双方代表进行调解,在争论过程中,一名参与调解的老人突然捂住胸口倒地,虽经紧急送医仍不幸离世。
调解现场突发意外
现场目击者描述,调解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双方情绪均较为激动。当讨论到具体费用分摊比例时,涉事老人突然出现身体不适,从椅子上滑落。社区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实施基础急救措施,但老人送医后仍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判决引发讨论
经司法鉴定,法院认定被告方在调解过程中存在言语刺激行为,与老人死亡结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最终判决被告方承担15%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共计12万元。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案件需综合考量行为与结果的关联性,既要维护死者权益,也要避免过度归责。
老旧小区改造矛盾凸显
该事件折射出当前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普遍性矛盾。据上海市房管部门统计,全市符合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旧住宅约20万栋,但已成功加装的不足5%。主要障碍包括:居民意见难以统一、资金筹措困难、技术标准不一等。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更完善的协商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解。
社会各界呼吁理性沟通
事件发生后,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悼念活动,部分低层住户主动表示愿意重新协商电梯加装方案。心理学专家提醒,在涉及利益调整的协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沟通方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尤其要关注老年参与者的身体状况。目前,该小区已暂停电梯加装工程,待居民达成共识后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