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近日,火爆半年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圆满落幕。自5月10日开赛至11月1日决赛,共举办了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高达243.3万人次,场均观众达到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更是突破了22.2亿人次,展现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11月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放大“苏超”效应,将“赛事经济”直接写入标题,并将“体育流量”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
《意见》强调,要丰富高质量体育赛事供给,擦亮城市足球联赛品牌。持续办好全省城市足球联赛,优化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商务开发,推进联赛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打造足球运动健康发展、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人文经济互促发展的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
同时,《意见》还明确要常态化举办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赛事,进一步放大城市足球联赛效应。支持各级体育协会等主体按照市场化规则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让各类运动百花齐放,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参赛观赛需求。
在赛事消费活动方面,《意见》提出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品美食”等主题活动。支持各地举办体育消费节、体育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打造“特色赛事+苏新消费”联动特色品牌。此外,还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举办首发、首秀活动,增加夜间体育培训、体育展演等供给。
《意见》还鼓励各地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推出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奖励兑换等优惠措施。探索打包票务、住宿、交通、餐饮以及特色文旅项目,推出文体旅套餐。同时,分级分类测算体育赛事所需安保力量,科学核定赛场安全容量,提高可售(发)票数量。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运动装备消费贷、健身课程分期等产品,联合打造“体育+”主题消费场景。
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强链方面,《意见》指出要引导体育制造企业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延伸,建设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中心。打造户外运动服装与装备、球类与健身器材、体育场地材料等若干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助力更多体育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行列。
根据《意见》,江苏还将强化赛事经济要素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提升体育企业融资可得性,适时推出“苏体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运用门票收费权、赛事版权、转播权质押等提供风险缓释,加强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保险保障等综合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推出赛事意外险、赛事责任险、赛事取消险等赛事保险。最重要的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或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